皮囊速壞,神識常存,殺萬命以養皮囊,罪卒歸于神識。
佛性無邊,經書有限,窮萬卷以求佛性,得不屬于經書。
關鍵詞:小窗幽記,集靈篇
我們的身體很快就會朽壞,但是,阿賴耶識之中的業債卻始終還不清。宰殺動物來養活臭皮囊的業債,將全部藏納到我們的阿賴耶識中,使我們將來受報應。我們的覺悟本性是無邊無際的,而經書中只是一些有限的文字而已,窮究萬卷的經書來求佛性,一旦得到便會發現,經書只是方法而不是佛性的本身。
[賞析]
佛家講十二因緣,說我們最初由一念無明(困惑迷亂),而在行為上造了種種的業。這些業藏在我們的神識中。使我們因這個受染的神識而投胎,然后產生了色、受、想、行、識、五蘊,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出胎之后,便對色聲香味以及思想產生相對執著,而有苦樂的感受和“我”的意識。又因為苦樂而產生愛欲和貪求,厭惡惡境,執著樂境。這些經驗和記憶,都藏在能儲存印象的神識中。學佛的人所致力的,便是要將有纏縛的識,轉變成無纏縛的智。佛經上有許多方法,讓我們去證取這本來清凈的佛性,我們研讀佛經的意思,乃在通過其中的文字,去認取超越生死纏縛,轉識成智的方法。但是,這無上的智慧,并不是憑我們的意識去認取的,一旦我們得到了實證,我們便明白經書中的文字,乃是指導我們認證實相的手指,而非實相的本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