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荻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從詩中的“秋渺渺”“荻紛紛”“烏鵲寒聲”等描寫內容可以推測出,詩人登臨赤壁的時候恰逢深秋時節。
B.“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這兩句詩具體描寫了赤壁之戰時驚心動魄的場面,開篇即氣勢逼人。
C.“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兩句表明,詩人站在擁劉貶曹的立場上,對火燒赤壁予以高度褒揚。
D.袁枚作詩論詩崇尚“性靈”,而“性靈”的審美價值核心是彰顯獨特的個性,本詩體現了濃厚的個性色彩。
15.尾聯所用的“吹簫客”和“烏鵲”兩個典故,分別出自哪篇傳世詩文?尾聯表達了怎樣的情感?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 分)
答
14.B “具體描寫”并不準確。本聯屬于概述,是概述的當年赤壁大戰以及這次戰爭的意義。
15.第一問:“吹簫客”出自蘇軾《赤壁賦》,“烏鵲”出自曹操《短歌行》。第二問:尾聯的意思是說,我這次來赤壁并沒有帶著吹簫的友人為伴,所以只能聽到安靜的夜里有烏鵲在凄涼啼鳴。表達了詩人的孤獨之感也暗含著得不到英明君子賞識、才華無法施展的失落抑郁。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