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strong>)(3分)
①威曰:“……又昔在雁門,許罷征遼,今復征發(fā),賊何由息!”帝不悅罷。
②帝曰:“老革多奸,以賊脅我!欲批其口,復隱忍。”
③朝臣皆不欲行,帝意甚堅,無敢諫。
A.①而②且③之B.①以②乃③之
C.①以②乃③者D.①而②且③者
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B.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C.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D.納言蘇威引身隱柱/帝呼前問之/對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漸近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蘇威直言盜賊之事會給朝廷造成災(zāi)患,后又獻《尚書》一部,借以勸諫煬帝。
B.蘇威提議赦免群盜可得到數(shù)十萬兵力的目的是想讓煬帝知道天下盜賊仍多。
C.裴蘊調(diào)查蘇威與突厥勾結(jié)、圖謀不軌之事,并判蘇威死刑,蘇威只求以死謝罪。
D.群臣勸阻煬帝留在京師,安定局勢,煬帝卻執(zhí)意乘龍舟下江都,并斬殺多位大臣。
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帝令按驗,獄成,下詔數(shù)威罪狀,除名為民。(4分)
②旬日,意解,乃出之。(3分)
(2)從文章中找出蘇威認為盜賊不能平息的原因。(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3分)
參考答案
5.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選B(應(yīng)為“掌管”。)
6.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
選D(①而:連詞,表修飾;②且:暫且;③者:……的人。)
7.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力層級B。
選D(解答本題,要明白主語有“蘇威”“帝”,理解動詞“問”要接賓語,“對”是對答詞,“不委”是“不清楚”的意思。)
8.本題考查分析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能力層級C。
選C(“以死謝罪”是無中生有,應(yīng)是“蘇威無法為自己申辯,只是非常傷感地謝罪而已”。)
9.本題考查理解淺易文言文及篩選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
(1)①煬帝命人審查驗證,構(gòu)成罪狀后,下詔歷數(shù)蘇威的罪狀,將他除名為民。(4分)
②過了十天,煬帝平息了怒氣,才將趙才放出。(3分)
[重點:①按:審查。獄:罪狀。數(shù):列舉。②旬日:過了十天。乃:才。]
[評分標準:重點詞1分,文意1分。]
(2)①上奏的賊情都不是實情,于是措施失當,對盜賊不能及時地加以剿滅。(奏賊皆不以實,遂使失于支計,不時翦除)②征伐高麗。(又昔在雁門,許罷征遼,今復征發(fā))
[評分標準:第①點2分,第②點1分。]
【參考譯文】
煬帝向侍臣詢問盜賊的情況,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說:“逐漸減少。”煬帝說:“比過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過去的十分之一。”納言蘇威躲在柱子后面,煬帝把蘇威叫到座前問他,蘇威回答:“我不是管這方面的官員,不清楚有多少盜賊,但賊患距京越來越近。”煬帝問:“為什么這么說呢?”蘇威說:“過去盜賊只占據(jù)長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近來看到上奏的賊情都不是實情,于是措施失當,對盜賊不能及時地加以剿滅。還有,以前在雁門時,已經(jīng)許諾停止征伐遼東,現(xiàn)在又征發(fā)士兵,盜賊怎么能夠平息?”煬帝聽了不高興,就作罷了。不久到了五月五日,百官中很多人都上貢珍玩之物,唯獨蘇威獻上《尚書》,有人詆毀蘇威說:“《尚書》中有《五子之歌》,蘇威的含意很不恭敬。”煬帝更加生氣。過了不久,煬帝向蘇威詢問征伐高麗的事情,蘇威想讓煬帝了解天下有很多盜賊的情況,就回答說:“現(xiàn)在征遼之事,但愿不要發(fā)兵,只要赦免群盜,自然可以得到幾十萬人,派他們?nèi)|征。這些人對被赦免罪過感到高興,會競相立功,高麗就可以被平滅。”煬帝不高興。蘇威退了出來,御史大夫裴蘊奏道:“這太不恭敬了!天下哪里有許多盜賊!”煬帝說:“這老家伙極為奸佞,拿盜賊來嚇唬我,我想打他嘴巴,暫且再忍耐一下。”裴蘊知道煬帝的心意,就讓河南平民張行本上奏說:“蘇威從前在高陽掌管挑選官員之事時,濫授官職,畏懼突厥,要求返回京師。”煬帝命人進行審查驗證,構(gòu)成罪狀后,下詔歷數(shù)蘇威的罪狀,將他除名為民。一個多月后,又有人奏報蘇威與突厥暗中勾結(jié)圖謀不軌,此事交由裴蘊追究法辦,裴蘊判蘇威死刑。蘇威無法為自己申辯,只是非常傷感地謝罪而已。煬帝憐憫蘇威就將他釋放,說:“不忍心馬上殺他。”于是把蘇威的子孫三代都除名為民。
江都新制造的龍舟完工,送到東都。宇文述勸煬帝巡游江都,右候衛(wèi)大將軍酒泉人趙才勸阻說:“如今百姓疲憊勞苦,國庫空竭,盜賊蜂起,禁令不行,希望陛下返回京師,安撫天下百姓。”煬帝勃然大怒,把趙才交司吏處治,過了十天,煬帝才平息了怒氣,將趙才放出。朝中的大臣都不想讓煬帝出行,但煬帝去江都之意非常堅決,沒有敢于進諫的人。建節(jié)尉任宗上書極力勸諫,當天就在朝堂上被用杖打死。甲子(初十),煬帝駕臨江都。虞世基因為盜賊充斥請求煬帝派兵屯駐在洛口倉,煬帝說:“你是書生,必定還是恐懼畏縮。”戊辰(十四日),煬帝到達鞏縣,命令有關(guān)部門將箕山、公路二府移到洛口倉內(nèi),并命令修筑城池以備不測。煬帝到達汜水,奉信郎王愛仁又上表請求煬帝返回西京,煬帝殺死王愛仁又繼續(xù)南行。他到達梁郡,梁郡有人半路攔阻車駕上書說:“陛下若是一定要巡游江都,天下就將不是陛下的了!”煬帝又將上書人殺死。
關(guān)鍵詞:“帝問侍臣盜賊,左翊衛(wèi)大將軍宇文述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