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注]
綠楊城郭雨凄凄,過盡千輪與萬蹄。
送我獨游三蜀路,羨君新上九霄梯。
馬驚門外山如活,花笑尊前客似泥。
正是清和好時節,不堪離恨劍門西。
[注]此詩作于唐末乾寧四年(897年),時昭宗在華州,因東、西川節度使相爭,韋莊隨右諫議大夫李洵奉詔從華州出發,入川調解。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學士與詩人是同榜進士,友人人朝而詩人人蜀,行程相異,只能贈詩以寄情。
B.首聯從旅途所見寫起,萬千輪轍蹄印在泥濘的道路上交錯,寫出紛亂之狀。
C.頷聯“送我”呼應題中“見寄”,得知友人仕途順遂,詩人袒露了欣羨之情。
D.在這清明和暖的美好時節,詩人卻遠赴蜀地,這令他倍感凄苦,難以承受。
16.頸聯中的“活”字,有“活動”和“有生氣”兩種理解,你更傾向哪一種?請結合全詩簡要分 析。(6分)
答
15.(3分)D(“離恨”意蘊豐富,既有離別友人、遠赴蜀地的羈旅之愁,也有因任務艱巨而產生的前途未卜之感,更有為國家局勢混亂而擔憂的心情,百感交集,難以承受。)
16.(6分)
示例一:①我更傾向于把“活”字理解為“活動”。②“山如活”,山仿佛在晃動,寫的是醉酒之后詩人獨特的視覺感受,與下句“客如泥”相呼應,③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凄苦。
示例二:①我更傾向于把“活”字理解為“有生氣”。②“山如活”,春山充滿生機,與“綠楊城郭”“清和好時節”相呼應,和詩人頹靡的醉態形成反差,③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凄苦。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