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云山圖》二首
沈周①
(一)
看云疑是青山動,
誰道云忙山自閑。
我看云山亦忘我,
閑來洗硯寫云山。
(二)
侵曉溪山半是云,
草堂亦許白云分。
故人到此云相接,
欲去還須云送君。
【注、①沈周,長洲(今蘇州)人,明代繪畫大師,工詩善畫。
1、發揮聯想和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侵曉溪山半是云,草堂亦許白云分”所表現的畫面。
2、下面的詩句都寫到了云,意境與這兩首詩最接近的一項是( )
A.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白居易《白云泉》)
3、詩人寫云山,手法別致,富有情趣。請以“看云疑是青山動,誰道云忙山自閑”為例,作簡要分析。
答
1、抓住詩句中“白云”“溪山”“草堂”等景物,展開聯想和想象,用生動的語言加以描摹,表現寧靜、幽美的特點。
示例:早晨,溪山里一半是云,云霧繚繞,朦朦朧朧,草堂在朦朧云霧中,若隱若現,遠遠望去,仿佛白云和草堂主人各占了草堂的一半。
2、 B.“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白云隨風飄蕩,舒卷自如,無牽無掛,表現白云坦蕩淡泊的胸懷和泉水閑靜雅致的神態,恰好是詩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寫照。該選項的詩句與本題中的兩首詩意境最接近;
3、詩句運用擬人的修辭,“忙”與“閑”二字賦予了云與山人的情態,形象地展現了云與山動靜皆宜的情景。運用襯托的手法,先寫詩人的錯覺,看到云在移動,他卻誤認為青山在移動。在云與山的變幻中,表現出白云的動態美。詩句流露出詩人閑適超脫、物我相融的情趣。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