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譯文] 達官貴人滿京城都是,只有這個人獨自憔悴困頓。
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注釋:
浮云:喻游子飄游不定。
游子:此指李白。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這兩句說:李白一連三夜入我夢中,足見對我情親意厚。這也是從對方設想的寫法。
告歸:辭別。
局促:不安、不舍的樣子。
冠:官帽。蓋:車上的篷蓋。冠蓋,指代達官。
楫:船漿、船。
斯人:此人,指李白。
孰云:誰說?網恢恢:《老子》有"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話。此處指法網恢恢。這句意思是:誰說天網寬疏,對你卻過于嚴酷了。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這兩句說:他活著的時候雖然寂寞困苦,但必將獲得千秋萬歲的聲名。
譯文1:
片片浮云整日在天上飄行,遠方的游子長久得不到你的消息。一連三個夜晚你都來到我的夢中,可見老友的一片情深意厚。每次告別你的神情總顯得局促不安,再三地訴說來訪一次實在不容易。一路上過江渡湖風大浪險,怕只怕船行在水中有個閃失。每次出門都搔著頭發,仿佛在惆悵平生未遂的志向。長安城中達官貴人比比皆是,只有你奇才偉略撩倒失意。有誰說天網疏而不漏,你為什么將老邁而受累。你的名聲千秋萬代將不朽,也只剩下荒冢一堆寂廖清冷。
譯文2:
悠悠云朵終日飛來飄去,遠方游子為何久久不至。
一連幾夜我頻頻夢見你, 情親意切可見對我厚誼。
每次夢里你都匆匆辭去, 還總說相會可真不容易。
你說江湖風波多么險惡, 擔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門時你總是搔著白首, 好像是辜負了平生壯志。
京都的官僚們冠蓋相續,唯你不能顯達形容憔悴。
誰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你已年高反被牽連受罪。
千秋萬代定有你的聲名, 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賞析:
杜甫兩首《夢李白》,字字句句,都惻惻動人,讀來叫人心碎!
前一首以“死別”發端,后一首以“身后”作結,形成一個首尾完整的結構。兩首之間,又處處關聯呼應,“逐客無消息”與“游子久不至”,“明我長相憶”與“情親見君意”,“君今在羅網”與“孰云網恢恢”等,都是維系其間的紐帶。但兩首詩的內容和意境卻頗不相同,從寫“夢”來說,前一首初夢,后一首頻夢;前一首寫疑幻疑真的心理;后一首寫清晰真切的形象。從李白來說,前一首寫對他當前處境的關注,后一首寫對他生平遭際的同情;前一首的憂懼之情專為李白而發,后一首的不平之氣兼含著詩人自身的感慨。
總之,兩首記夢詩相關而不雷同,全為發自肺腑、至誠至真之文字,所以深厚真摯,哀感動人,清代仇兆鰲《杜詩詳注》評價這兩首詩說:“千古交情,惟此為至。”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見浮云而念游子,是詩家比興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詩句。天上浮云終日飄去飄來,天涯故人卻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頻頻前來探訪,使詩人得以聊釋愁懷。“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與上篇“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互相照應,體現著兩人形離神合、肝膽相照的情誼。其實,我見君意也好,君明我憶也好,都是詩人推己及人,抒寫自己對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歸”以下六句選取夢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當分手的時候,李白總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訴說:“來一趟好不容易啊,江湖上風波迭起,我真怕會沉船呢!”看他走出門去用手搔著頭上白發的背影,分明是在為自己壯志不遂而悵恨。“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寫神態;“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是獨白;“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通過動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從各個側面刻畫李白形象,其形可見,其聲可聞,其情可感,枯槁慘淡之狀,如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雙關著李白魂魄來去的艱險和他現實處境的惡劣;“出門”二句則抒發了詩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夢中李白的幻影,給詩人的觸動太強太深了,每次醒來,總是愈思愈憤懣,愈想愈不平,終于發為如下的浩嘆:“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高冠華蓋的權貴充斥長安,唯獨這樣一個了不起的人物,獻身無路,困頓不堪,臨近晚年更被囚系放逐,連自由也失掉了,還有什么“天網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此,縱使身后名垂萬古,人已寂寞無知,夫復何用!“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在這沉重的嗟嘆之中,寄托著對李白的崇高評價和深厚同情,也包含著詩人自己的無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龍說:“次章純是遷謫之慨。為我耶?為彼耶?同聲一哭!”(《讀杜心解》)
關鍵詞:夢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