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賣駿馬者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費。”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注釋:
1、比:副詞,連續地。
2、莫:沒有誰。
3、知:知道,了解。
4、臣:先秦時代,普通人之間有時也謙稱自己為“臣”。
5、旦:天。
6、立:站立,呆。
7、于:在。
8、言:交談。
9、愿:希望。
10、還:音義通“環”,圍繞,轉圈子。
11、顧:回頭看。
12、一朝之賈:一天的價值;賈:通“價”,這里指報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
13、乃:就 ,于是 。
14、去:離開。
16、之:代詞,這里指千里馬。
17、一旦:這里是“一會兒”的意思。
18、見:拜見,謁見。
19、子:代詞,代指伯樂。
20、一朝之費:(等同于)工作一天所得的報酬[1]
21、三日:三天。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①比三旦立市()
A.比較
C.接連
②還而視之()
A.通“環”,繞著
C.歸還
③去而顧之()
A.到……去
C.除掉
答案:①C②A③D
7.文中“馬價十倍”的原因是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答:原因是“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因為人們認為:伯樂善于識馬,如果伯樂都“還而視之,去而顧之”,那說明這是一匹好馬。也說明了權威的重要。
8.買馬的人為什么會蜂擁而來搶著要買這匹馬?
答:因為伯樂本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追崇權威,以為伯樂相中的就是好馬,就立即蜂擁而來,搶著要買這匹馬。
9.這個故事給了我們什么啟示?
答:不要迷信權威,要有自主精神。
10.文介紹這匹駿馬“一旦而馬價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話是 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實際上這都證明了文提出的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這一觀點,說明了伯樂的重要性。
【參考譯文】
有個賣駿馬的人,一連三個早上讓馬站在集市上,卻沒有人能識別出它是一匹好馬。于是這個人便去見伯樂,說:“我有一匹好馬,想賣掉它,一連三個早上讓馬站在集市上,都沒人過問,勞駕您去繞著我那匹馬轉轉瞅瞅,走開時再回過頭看看,我愿按一個早上相馬的費用酬謝您。”伯樂于是到市集上四轉瞅瞅那匹馬,走開時又回頭看看。沒多久,那馬的價格漲了十倍。
寓意啟示
有的人確有真才實學,但不一定能得到賞識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樂這樣的人來發現和舉薦。駿馬待伯樂至而增價,說明權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別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權威之名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從而達到目的。作為權威人士而言,說話做事都要憑良心,實事求是,要愛惜自己的名譽,不能被貪欲蒙蔽,隨便收別人好處而辦事。
關鍵詞:人有賣駿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