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漢王部五諸候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谷、泗水,殺漢卒十余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于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①,乃載行。(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是時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間往從之,稍稍收其士卒。至滎陽,諸敗軍皆會,蕭何亦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復大振。楚起于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楚以故不能過滎陽而西。
項王之救彭珹,追漢王至滎陽,田橫亦得收齊,立田榮子廣為齊王。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漢軍滎陽,筑甬道屬之河,以取赦倉粟。漢之三年,項王數侵奪漢甬道,漢王食乏,恐,請和,割滎陽以西為漢。
項王欲聽之。歷陽侯范增曰:“漢易與耳,今釋弗取,后必悔之。”項王乃與范增急圍滎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計間項王。項王使者來,為太牢縣,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①孝惠、魯元:劉邦的兒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
楚A亦B使C人D追E之F沛G取H漢I王J家K家L皆M亡L不O與P漢Q王R相S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睢水為之不流”與“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勸學》)兩句中的“為之”含義相同。
B.“漢王間往從之”與“沛公已去、間至軍中”(《鴻門宴》)兩句中的“間”含義相同。
C.“漢軍滎陽”中的“軍”是名詞作動詞,與成語“軍臨城下”中的“軍”在用法與含義上不同。
D.賜骸骨,是請求賜回骸骨,歸葬故鄉,是請求告老還鄉的委婉說法和習慣用語,也稱“乞骸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漢王帶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攻打楚軍,項羽命令其他將領攻打齊國,自己帶領軍隊迎擊漢王軍隊,并將之打得慘敗。
B.漢王在逃跑的過程中,家人也各自分散,最終孝惠、魯元得以逃脫,而太公、呂后和呂后_的兄長被項羽抓住。
C.漢王到滎陽后,會集各路軍隊,蕭何也征發了一些老弱之人,于是漢王實力大振,得以阻止楚國軍隊西進。
D.因為項王多次侵奪漢軍甬道而致糧食匱乏,漢王感到害怕,請求與項羽講和,項羽在范增的勸說下沒有答應漢王的請求。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折木發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
譯文:
(2)漢王之敗彭城,諸侯皆復與楚而背漢。
譯文:
14.漢王利用陳平提出的反間計成功離間了項王和范增的關系,請簡要概括漢王反間計實施的具體過程。(3分)
答
10.G K N(每處1分,多涂不得分) 11.A 12.B
13.(1)吹斷了樹木,毀壞了房屋,飛沙走石,天色渺茫,白日光線昏暗,(狂風)向楚軍迎面撲來。(關鍵詞“晦”“逢迎”的翻譯各1分,句意2分)
(2)漢王在彭城戰敗,諸侯們又都親附(跟從)楚王而背叛了漢王。(關鍵詞“與”“背”的翻譯各1分,句意2分)
14.①看到項王的使者來,先準備豐盛的宴席;②假裝將項王的使者誤認為是范增的使者;③撤掉豐盛的宴席,以不好的飯食招待項王的使者。(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春天,漢王統率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共五十六萬人,東進攻打楚國。項王聽到這個消息,就命令諸將攻打齊國,而自己帶領精兵三萬人南進,從魯縣出胡陵。四月,漢軍都已進入彭城。項王于是從西邊的蕭縣出發早晨攻擊漢軍,向東進發到達彭城,中午,把漢軍打得大敗。漢軍都敗逃,相繼逃入榖水、泗水,楚軍殺死了十多萬漢軍士卒。漢軍向南往山里逃跑,楚軍又追擊到靈壁東面的睢水上。漢軍退卻,被楚午逼迫,死傷慘重,漢軍十多萬人都落入睢水,睢水因此堵塞斷流。楚軍將漢王重重包圍。這時大風從西北刮起,吹斷了樹木,毀壞了房屋,飛沙走石,天色渺茫,白日光線昏暗,(狂風)向楚軍迎面撲來。楚軍大亂,潰不成軍,漢王才得以和幾十個騎兵逃走。漢王打算經過沛縣,接家眷西行;楚軍也派人追往沛縣,捉拿漢王家眷;家眷都已逃亡,沒能和漢王相見。漢王在路上遇到了孝惠帝、魯元公主,就用車拉著一塊兒走。他尋找太公、呂后,沒有找到。審食其跟隨太公、呂后從小路潛行,尋找漢王,反而碰上了楚軍。楚軍就帶他們回到軍營,報告了項王,項王把他們安置在軍營里。
這時呂后的哥哥周呂侯為漢率兵駐扎在下邑,漢王抄小路來到周呂侯那里,慢慢收集了一些逃散的士卒。到了滎陽,各路敗軍都會合在一起,蕭何也征發關中沒有進行兵役登記的老弱來到滎陽,聲勢又振作起來。楚軍從彭城出發,常常乘勝追擊敗兵,與漢軍在滎陽南面的京、索之間交戰,漢軍打敗了楚軍,楚軍因此不能越過滎陽西進。
項王援救彭城,追趕漢王到達滎陽,田橫也乘機收復了齊地,立田榮的兒子田廣為齊王。漢王在彭城戰敗,諸侯們又都親附(跟從)楚王而背叛了漢王。漢軍駐扎在滎陽,修筑了一條甬道,與黃河相連,以便運取敖倉的糧食。漢高祖三年,項王屢次侵奪漢軍的甬道,漢王糧食缺乏,恐慌起來,請求講和,劃分滎陽以西歸漢。
項王想要答應他。歷陽侯范增說:“漢軍容易對付,現在放掉他們,不予以消滅,以后一定要懊悔。”項王就和范增加緊圍攻滎陽。漢王深為憂慮,就采用陳平的計策離間項王和范增。項王的使者來了,給他準備了豬、牛、羊齊全的豐盛筵席,打算端上去。端飯菜的人一看使者,假裝驚愕地說:“我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沒想到是項王的使者。”把飯菜又端了下去,拿粗菜惡飯給項王的使者吃。使者回來報告了項王,項王就懷疑范增私通漢軍,漸漸剝奪他的權力。范增大怒,說:“天下的形勢,大局已定,君王好自為之。請讓我回家吧。”項王答應了他。范增走了,還沒有到彭城,因背上長毒瘡死去了。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