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盱江肝江八賢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l)汝事吾母小不謹,必逐汝?。? 分)
(2)聞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分)
(3)公買止五斤,已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4 分)
參考答案
9. C (沒:同“歿”,死亡)
10. D ( D 均為語氣副詞,用在句末表疑問。A 均為連詞,前一個表轉折,后一個表順承。B 前一個是介詞,相當于“用”;后一個是連詞,相當于“來”。C 均為介詞,前者為“趁”,后者為“經由”)
11. C (②④并非體現誠實不欺)
12. B (“托辭”錯)
13.(1)你侍奉我的母親如果稍有不敬(不謹慎),我一定會趕走(休了)你!(“事”、“逐”、補出第二分句的主語各1 分)
(2)聽說你想要用這東西來嫁女兒,我怎么可以用這樣的東西來坑害你呢?( “安”、“可以”、“病”,各l 分)
(3)您僅僅買五斤,我己經為您偷偷地加倍稱了,希望您給我酒吃(請我喝酒)。( “止”、“密”、“愿”、“界”各l 分)
(譯文語言不通順者酌情扣分)
參考譯文:
司馬溫公的《序賻禮》,記載了五個有善行的平民,呂南公寫《不欺述》,記載了三個人,他們都因身份卑微,沒有被正史記錄。我不久以前撰修國史,想把他們寫進孝行傳卻沒有成功,暫且記在這里。
司馬溫公所記的都是陜州夏縣人。一個是醫生劉太,在守喪期內,不喝酒吃肉滿三年。(我)認為這是當今士大夫們難以做到的。他的弟弟劉永一,尤其孝敬父母,與朋友交好,清廉謹慎。夏縣遭遇水災,淹死的老百掛數以百計,永一手執一竹竿站在門口,別人的東西流進門口,就用竹竿推出去。有一個僧人在他家寄存了數萬錢幣,僧人死后,永一到縣里,主動說明情況,請求把錢幣歸還給僧人的子弟們。鄉人借了債不還的,就把借契毀掉。一個叫是周文粲,他的哥哥嗜酒,依靠弟弟為生,哥哥有時喝醉酒后毆打他,鄰人憤憤不平,來安慰周文粲,周文粲憤怒地說:“我哥哥未曾打我,你們為什么要離間我們的兄弟關系呢?”一個叫蘇慶文,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常常對他的妻子說:“你侍奉我的母親如果稍有不敬(不謹慎),我一定趕走(休了)你!”繼母年輕時就守了寡,沒有子女,從此蘇慶文讓她在自己家中安度余生。第五個叫臺亨,擅長繪畫,朝廷修建景靈宮,調天下的畫工到京城,工程結束后,皇帝下詔選試,優秀者留任翰林,授予官職賜給俸祿,臺亨名列第一。但他因為父親年老,堅決拒絕,歸家耕種,贍養老人。
呂南會寫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個叫陳策,曾經買騾子,買到一頭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轉賣給別人,就讓人養在野外的草房里,等著它自己死掉。陳策的兒子與狡猾的經紀人商量,趁著經過這里的官人死了馬,就磨破了騾子脊背,來炫耀這騾子能馱東西而賣它。騾子已經賣出去了,陳策聽說了,親自去追上了那個官人,把騾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訴他。那個官人懷疑陳策舍不得賣這個騾子,就把騾子藏起來。陳策請求用鞍子試一試,騾子的脊骨高高的,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這才感謝陳策,把騾子退給了他。有一個人到陳策這里來買銀器和羅綺,陳策不賣給他羅綺。那個人說:“先前還看見你的庫房里有羅綺,現在為什么吝嗇不賣呢?”陳策說:“庫房里是有,有個人拿羅綺抵押借錢后死了,這羅綺放置的時間很久了,絲力碎脆不耐用,聽說您想用羅綺嫁女兒,怎么能夠用這種東西坑害您呢!”陳策拿來可以賣給他的銀器,放進很旺的炭火中,他說:“我恐怕抵押這個東西的人可能得到的不是真的銀器,所以為您驗一驗它。”第二個叫危整,他買鮑魚時,那個市場經紀人玩弄秤錘,暗中多給危整稱鮑魚。賣鮑魚的人離開,他自己留在危整身邊,請求說:“您僅僅買五斤,我已經為您偷偷地加倍稱了,希望您給我酒吃。”危整一聽很吃驚,追趕賣鮑魚的人(出去)幾里地,讓他回來,把多得的鮑魚的錢付給了他。危整又請那個市場經紀人喝好酒,說:“你只是想要點酒罷了,為什么要欺騙貧窮的人呢?”第三個叫曾叔卿,他買了一批陶器,想要轉賣到北方去,可是沒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賣給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給他,已經收了錢,仍然問道:“現在把這些東西賣到哪里去呢?”那個人說:“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說:“不行,因為北方剛發生災荒,因此沒有前往,現在難道應該不告知您,使您受害嗎?”于是不再賣陶器給那個人。其實,曾叔卿家里很貧苦,妻子兒女受饑寒,他也不顧惜。
啊,這八個人真是有賢德啊!
關鍵詞:洛中盱江肝江八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