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兄字文甫說
洵讀《易》至《渙》之六四曰:“渙其群,元吉。”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蓋余仲兄名渙,而字公群,則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滌蕩者以自命也,而可乎?他日以告,兄曰:“子可無為我易之?”洵曰:“唯。”既而曰:“請以文甫易之,如何?”
且兄嘗見夫水之與風乎?油然而行,淵然而留,渟洄汪洋,滿而上浮者,是水也,而風實起之。蓬蓬然而發乎太空,不終日而行乎四方,蕩乎其無形,飄乎其遠來,既往而不知其跡之所存者,是風也,而水實形之。今夫風水之相遭乎大澤之陂也,紆余委虵,蜿蜒淪漣,安而相推,怒而相凌,舒而如云,蹙而如鱗,疾而如馳,徐而如徊,揖讓旋辟,相顧而不前,其繁如縠,其亂如霧,紛紜郁擾,百里若一,汩乎順流,至乎滄海之濱,滂薄洶涌,號怒相軋,交橫綢繆,放乎空虛,掉乎無垠,橫流逆折,旋傾側,宛轉膠戾,回者如輪,縈者如帶,直者如燧,奔者如焰,跳者如鷺,投者如鯉,殊狀異態,而風水之極觀備矣!故曰:“風行水上渙。”此亦天下之至文也。
然而此二物者豈有求乎文哉?無意乎相求,不期而相遭,而文生焉。是其為文也,非水之文也,非風之文也,二物者非能為文,而不能不為文也。物之相使而文出于其間也,故曰:此天下之至文也。今夫玉非不溫然美矣,而不得以為文;刻鏤組繡,非不文矣,而不可以論乎自然。故夫天下之無營而文生之者,唯水與風而已。
昔者君子之處于世不求有 功不得已而功成則天下以為賢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嗚呼此不可與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1.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可無為我易之易:更換
B.安而相推,怒而相凌
C.疾而如馳,徐而如徊
D.而風水之極觀備矣
2.下列語句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他日以告
②則天下以為口實
B.①子可無為我易之
②二物者非能為文
C.①且兄嘗見夫水之與風乎
②而不可以論乎自然
D.①群者,圣人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
②滿而上浮者,是水也
3.下列加點的詞與現代漢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則是以圣人之所欲解散滌蕩者以自命也
B.紆余委虵,蜿蜒淪漣
C.紛紜郁擾,百里若一
D.則天下以為口實
4.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仲兄名渙,字公群。這是根據《易經》上“渙其群,元吉”對“渙”字的解說定的字號。
B.作者根據自己對“渙”的理解,認為“風行水上渙”,仲兄的字應該與風行水上的“文”字有關。
C.本文語言古樸簡勁、凝煉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妙喻,十分動人。
D.文中作者用風水相遇激起的各種水波,來比喻不同情境下所產生的不同風格,可為變化無窮。
5.斷句與翻譯。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斷句。
昔者君子之處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則天下以為賢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嗚呼此不可與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2)將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請以文甫易之,如何?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夫天下之無營而文生之者,唯水與風而已。
參考答案
37、【答案】1. 選D。觀:景致,景觀。
2.選D。D項,都是判斷句的標志。A項,“以”①連詞,相當于“而”;②介詞,把。B項,“為”①介詞,替;②動詞,成為。C項,“乎”①疑問語氣詞;②介詞,相當于“于”。
3. 選A。解散:文中的意思是“消除”,現代漢語的意思是“隊伍的分開”。
4. 選B。“風行水上渙”不是作者自己的理解,是《易經》上的語句。
5. (1)昔者君子之處于世/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成/則天下以為賢/不求有言/不得已而言出/則天下以為口實/嗚呼/此不可與他人道之/唯吾兄可也。
(2)①請用文甫替原來的表字,可以么?②因此,天下沒有刻意追求而產生文章的只有水和風而已。
參考譯文:
我讀《周易》看到《渙》的六四卦,卦辭說:“消除群眾的災害,大吉大利。”我說:“唉!群眾,這是圣人想要消除他們的災害,以便統一天下的。”我的二哥名叫渙,表字公群,那他就是以圣人所要解散、消除的各種禍害自許了,可以這樣做么?有一天,我把這些告訴二哥。二哥說:“你可不可以替我改改表字?”我說好。過了一會兒又說:“請用文甫替原來的表字,可以么?”
二哥曾見到那水跟風相互作用么?自然而然地流著,停下來就顯得很深很深,風平浪靜、一片汪洋,漲得滿滿、浮動前行的,這是水啊!實際上是風激起它。呼呼風聲來自太空,不到一天就已走遍四方,搖搖蕩蕩沒有形狀,飄飄然從遠方走來。已經走了,但是找不到它留下的遺跡。這是風啊!可是水能顯現它。如今風和水在一個大湖里相遇。水浪曲曲折折,波紋蜿蜒彎曲,平靜時就相互推動,發怒時就相互沖犯,舒緩時就像云朵,收縮時就像魚鱗,快速波動時就像馬在奔馳,緩慢時就像在遠處,彼此以禮相讓、旋轉回避,相互對視、誰也不敢前進,繁密的樣子像縐紗,混亂的樣子像彌漫的大霧,紛紛連連。有時停滯,有時波起,百里以內都是一樣。風急流速、順流而下到了滄海邊,波瀾壯闊、澎湃洶涌、怒號相壓,水波縱橫交錯,相互連結,在天空里放縱恣肆、在無邊無際的海上擺蕩,橫著流過去又倒著折回來。大水噴涌回旋,翻起傾倒。水浪宛轉回環、曲曲折折,旋轉的像車輪,環繞的像帶子,波浪矗立的像烽煙,奔涌向前的像火苗,跳動的像白鷺,騰躍的像鯉魚,奇形怪狀、姿態萬千,風和水最值得觀賞的景象全都展現了。所以卦辭說風在水上吹行就是渙,這也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啊!
然而風和水,難道有意要形成文章么?他們無意中形成文章,事先沒有約定就互相遭遇了,那么文章就產生了。這里的文章,不是水面的文章也不是風吹的文章。這兩樣東西,不能形成文章,可是不得不形成文章。事物之間相互作用,文章就在他們中間產生了,所以說這是天下最好的文章。如今的玉,顏色柔和潤澤,并不是不美麗啊!可是它不能形成文章,雕刻刺繡之類的花紋,并非不是花紋,卻不能把這樣的花紋和自然產生的花紋相提并論。因此,天下沒有刻意追求而產生文章的,只有水和風而已。
以前,君子生活在世上,不要求有什么功業,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功成名就了。天下人就認為他是個賢人。不要求有什么言論流傳,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言論就流傳了。天下人就把這些作為立論的資料。唉!這種道理是不能對別人講的,只有我的哥哥可以。
關鍵詞:仲兄字文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