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如鹡鸰之相親,夫婦如鸞鳳之配偶。 有勢莫能為,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制小不用大,曰割雞之小,焉用牛刀。 鳥食母者曰梟,獸食父才曰獍。 苛政猛于虎,壯士氣如虹。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謂仙人而兼富貴;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是險(xiǎn)語之逼人聞。 黔驢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窮乎。 強(qiáng)兼并者曰鯨吞,為小賊者曰狗盜。
關(guān)鍵詞:幼學(xué)瓊林,鳥獸
鹡鸰是比喻弟兄,鳳凰是比喻夫妻。有力量卻用不上,譬如馬鞭再長,也不打馬腹。小題不必大做,殺雞這種小事,何必用到殺牛的刀子。梟長大之后會(huì)吃掉自己的母親,獍長大之后會(huì)吃掉自己的父親。 繁重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兇暴可怕。壯士的豪氣猶如天上的長虹,可以穿日而過。腰帶上纏上了錢,騎鶴上天而去,是說世人富貴而登仙的樣子。盲人騎著瞎馬,半夜走到很深的池塘邊,這是威脅人家說出的毛骨悚然的險(xiǎn)語。 黔驢的本領(lǐng)不過如此而已,比喻炫耀拙劣的伎倆而本領(lǐng)卻僅此而已。鼯鼠的能力最易窮盡,比喻能耐有限。恃強(qiáng)兼吞弱者稱為鯨吞。偷偷摸摸地去竊取他人的財(cái)物叫做狗盜。
(046)鹡鸰:也作“脊令”,形容兄弟相親。 (047)鸞鳳:鸞鳥和鳳凰。比喻夫婦。 (048)鞭之長,不及馬腹:比喻力不能及。 (049)割雞之小,焉用牛刀:《論語·陽貸》中記載,子游出任武城的行政長官,用禮樂教化百姓。孔子到武城聽到一片弦歌之聲,于是便開玩笑地說:“殺雞焉用宰牛刀?”比喻做小事不必用大力氣。 (050)梟:俗名貓頭鷹,一種兇猛的鳥,舊傳梟寄巢生子,大則食其母。后來用此比喻惡人。 (051)獍:惡獸名。也叫“破鏡”,傳說一種像虎豹的獸,生下來就吃父。因此用來比喻不孝和忘恩負(fù)義的人。 (052)苛政猛于虎:《禮記·檀弓下》載,孔子過泰山側(cè),見一婦人在哭泣,就讓子路問之,婦人回答說,他的公公、丈夫、兒子先后被老虎所害??鬃訂査秊槭裁床浑x開這個(gè)地方,婦人說:“無苛政。”孔子于是對(duì)他的徒弟說:“小子識(shí)之,苛政猛于虎也。”即繁重的賦稅和徭役比老虎還要兇暴可怕。 (053)壯士氣如虹:壯士的豪氣猶如天上的長虹,可以穿日而過。 (054)騎鶴上揚(yáng)州:《殷蕓小說》中寫到,有幾個(gè)人一起談志向,一個(gè)說想做揚(yáng)州刺史,一個(gè)說想要腰纏萬貫,一個(gè)說要騎鶴升仙。最后一人說要“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yáng)州”,把前面三人的愿望都包括了。后來用“騎鶴上揚(yáng)州”比喻欲集做官、發(fā)財(cái)、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貪婪的妄想。 (055)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晉朝桓玄、殷仲堪、顧愷之等人一起比賽說“危語”。殷仲堪的一位參軍插語道:“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仲堪聽了說:“這話逼人太甚。”因?yàn)橐笾倏暗囊恢谎劬ο沽恕?(056)黔驢之技:唐代柳宗元《三戒·黔之驢》,貴州一帶沒有驢子,有人帶去一頭放在山下,老虎看見這個(gè)龐然大物,不知是什么神怪。驢子叫了一聲,老虎嚇得發(fā)慌。后來漸漸聽?wèi)T了驢的叫聲,走進(jìn)去碰它,驢子大怒,用蹄子亂踢,但是沒有多大的傷害力。老虎大喜,心里想,原來驢子技藝不過如此,于是撲上去就把它吃了。后來用“黔驢技窮”比喻有限的一點(diǎn)技能已用完。 (057)鼯鼠之技:傳說鼯鼠有五種技藝,但都不精通,能飛卻不能上屋,能爬卻爬不上樹梢,能游卻不能渡過山澗,能打洞可是藏不住身子,能跑但也超不過人。后來用來比喻技藝不精,雖然多卻沒有益處。 (058)鯨吞:像鯨一樣的吞食,多用來比喻以強(qiáng)兼弱,吞并土地。 (059)狗盜:小偷,因?yàn)橄窆芬粯鱼@到人家里所以叫狗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