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盛唐邊塞詩當中最著名的代表詩人,王昌齡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邊塞古詩。而且和岑參、高適等人極力描繪邊塞之地風光不同,王昌齡在詩歌當中更多地抒發(fā)悲壯的情感,以及強烈的報國志向。
我們對于他的邊塞詩,最熟悉的應該是那句著名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王昌齡最經典的邊塞古詩,也最能代表他的詩作風格。其中的豪情壯志,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獨有的風采,體現(xiàn)了那個時代獨有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邊塞七絕唐詩也是如此。同樣的題材,同樣的情感表達,同樣經典。前兩句14個字當中甚至還包括了三個地名,且看這首古詩的全文。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從軍行七首·其四》,最吸引我們的應該是最后兩句。“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其中體現(xiàn)出了將士們昂揚的斗志,強烈的報國胸懷,視死如歸的精神,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出一轍,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古詩前兩句同樣經典,因為在14個字當中,有三個地名滲透在其中,在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幅恢弘闊達的悲壯場面。“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一片烏云,甚至把整個連綿的雪山都擋住了,變得色彩暗淡起來。
邊塞古城有一座玉門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這是邊塞獨有的風光,多有幾分悲壯色彩。看上去黃沙遍地,卻也是將士們建功立業(yè)之地,卻也是國家安寧的保護之地。
正是有了這樣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詩人接連運用了“青海”、“雪山”、“玉門關”這三個地名,進一步確認了詩人所感慨之地,也進一步確認了這片土地悠久的歷史,曾經經歷的那些刀光劍影的瞬間。
將士們曾經在這里奉獻生命,奉獻自我。誓死守衛(wèi)王朝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安寧。想到這里,王昌齡不禁心潮澎湃。他們擔負著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無論這里條件多么惡劣,無論生活多么單調,他們依然視死如歸,一如既往。而且還喊出“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誓言。
這樣的豪情壯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風貌都是積極向上的,內心有著無限的追求。這是王昌齡最經典的詩作。也代表了他邊塞詩整體的風格,成就了邊塞唐詩當中最為豪壯、精彩的一面。
關鍵詞:唐詩,王昌齡,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