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有些人會陪伴你一生,而有些人只是生命的過客。時光匆匆,因為一首詩邂逅一個人,如沐春風,不管你留下過什么,只希望我轉身時還能遇見你。
而總有一首詩,總會讓你記得一個人。
一首詩,有時是一種相思
《長相思三首》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后花馀床。
床中繡被卷不寢,至今三載聞余香。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
是怎樣的相思啊,孤燈難眠,只能對月長嘆,然而“美人”(詩人的理想)卻如隔云端,遙不可及,長相思,在長安,摧心肝。
一首詩,有時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釵頭鳳·紅酥手》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
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陸游努力壓抑自己的感情,看著桃花飛落,池閣寂寞,仿佛想起往日的海誓山盟,可今日連封書信也難以托寄。于是不禁感嘆說“莫莫莫”:早知今日如此傷心,還不如當初就不相逢。
而我們也仿佛體會到陸游那既悲憤又無從宣泄、既憐惜又無從表達的復雜感受。
一首詩,有時是對愛情的偏執
《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詩人元稹說:雖然現在不能在一起,但曾經相伴的時光確實不能忘懷。人世間,有多少陰差陽錯的有情人,因為這一句而淚如雨下。
一首詩,有時是一場美好的邂逅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據傳: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后,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于是題寫此詩。
這段邂逅太美好,卻沒有了后文,不免讓人有些遺憾。
一首詩,有時是溫潤如玉的先生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即使這樣它的每一弦、每一音節,都表達了對那美好年華的思念。
所見之處,到處都是曾經聯袂翩躚的身影,一個癡情單薄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放到如今,肯定也是一位溫潤如玉的先生吧。
一首詩,有時是失而復得的力量
《贈婢》
公子王孫逐后塵,綠珠垂淚滴羅巾。
侯門一入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侯門一入深如海”,是詩人的煩惱,也是老百姓才有的煩惱。聽聞元和年間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麗,與崔郊互相愛戀,后卻被賣給顯貴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無已。一次寒食,婢女偶爾外出與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贈婢》。后來于頔讀到此詩,便讓崔郊把婢女領去,傳為詩壇佳話。
有一首詩,有時是喜出望外的喜悅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一首詩,有時是婦孺皆知的經典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天寶十二年,張繼中了進士;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十五年六月,玄宗倉皇奔蜀。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因而不少文士紛紛逃到蘇、浙一帶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一個秋天的夜晚,詩人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一首詩,有時是一種迫切的思鄉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王灣那時,真的很想家吧?
一首詩,有時是令人艷羨的友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開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便托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相會。
幾天后,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一首詩,有時是一條年輕的生命
《代悲白頭翁》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發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
都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如果盲人摸象,會以為這首詩又是一個“人面桃花”的故事。要是劉希夷沒有英年早逝,是不是會有更多精彩絕倫的作品?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白頭翁》也就成了絕唱。
一首詩,有時是一種孤篇橫絕的氣勢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一首詩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孤篇壓全唐”!
聞一多先生曾說: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贊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
在六朝浮華文風的籠罩下,即使是“不廢江河萬古流”的“初唐四杰”,其實只來得及向盛唐氣象探了一個小手。
真正把大唐引進詩歌朝代的,也許正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今日份的詩詞已經分享就到這里了,你被哪一首詩吸引了?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