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②東去,是吾家、一段畫奩中物。襟帶五湖吞百瀆,說甚黃州赤壁。兩岸蘆汀,一灣柳浪,海涌橋頭雪。滄浪聲里.漁翁也是豪杰。
明年擬賦歸來,輕舟短棹,兩腋清風發。春水穩如天上坐,閑看浮漚興滅。黃歇穿沙,袁崧筑壘③,到處堪唏發④。鱸魚莼菜,一任江天歲月。
注:①陸深:華亭(今松江)人。②大江:有兩層含義,一實指長江,二暗指流經松江的黃浦江。③黃歇穿沙,袁崧筑壘:黃歇,戰國楚人,號春申君,曾疏浚黃浦江;袁崧,東晉人,曾任吳國內史,后被殺于滬瀆壘(今上海青浦)。“穿沙”“筑壘”是疏浚、治理黃浦江的手法。④唏發:曬干頭發。
1.與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相比,本詞中的景物有何不同特點?請簡要分析。(5分)
2.本詞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蘇詞景物雄壯、宏闊,使人心胸開闊、精神振奮,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寫出了景 色的雄壯;陸詞景物有雄闊也有秀美,如“大江東去”“襟帶五湖吞百瀆”寫出了景色的雄渾,“兩岸蘆汀,一灣柳浪”則寫出了景色的秀美。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的比較閱讀能力。在詩詞中景物特點有“雄渾壯麗、清幽明凈、恬靜秀美、孤寂冷清、朦朧渺遠、清新明麗、蕭疏凄寂、深遠綿邈……”,考生可通過對《念奴嬌·赤壁懷古》景物特點的回憶,與本詞對比得到答案。
2.全詞抒發了作者倦于宦游而想功成身退,享受人生之意;醉心山水,逍遙江湖的閑情逸致;常年漂泊而想榮歸故里的思鄉之情。
解析: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根據詞題和詞中景物的特點,可以品讀出作者的情感。
二
(1)下列對這首詩理解分析不正解的兩項( )(4分)
A.此詞題目就點出了“秋日懷鄉”的主旨。上半闋寫其家鄉上海壯美之景。“大江東去”,用東坡語,亦切上海特點。語意俱新,亦極親切。懷思之情,此可概見。
B.本詞中的景象與蘇軾的《赤壁懷古》中的景象一樣都顯得壯闊雄渾。如“襟帶”一句寫黃浦江吞噬百水,以五湖為襟帶的壯闊;“兩岸”三句,動靜結合寫蘆花、垂碧之美。
C.東坡說到“一時多少豪杰”,只及周瑜、諸葛亮等叱咤風云的人物;而此詞認為江海的“漁父”也是豪杰,如此說來,人物與景物俱勝的故鄉,怎不令人思念呢?
D.古人寫人之清貧,官之清廉,都說是“兩袖清風”。“兩腋”句,暗含此意。“浮漚”,水上浮泡,古人以喻生滅之易,世事之無常。“閑看浮漚”寫出了詞人的超曠。
E. 辛棄疾《水龍吟》:“休說鱸魚堪膾”,借張翰之典,表達自己盡管思鄉,但不會棄官歸隱;而本詞的“鱸魚莼菜”是上海的地方美食,表達了詞人對家鄉的思念。
(2)本詞如何緊扣“懷鄉”展開的,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BE【解析】B陸詞的景象既有壯美的一面,也有秀美的一面。“襟帶”一句寫壯闊之景,“兩岸”三句,寫秀美之景;E陸詞的“鱸魚莼菜”也是化用了張翰的典故。(答對一項2分,兩項4分)
(2)①上片給我們描繪了一幅雄闊也有秀美的故鄉秋景圖,借景抒情,表達秋日懷鄉之情;②下片前五句想象自己辭官歸來時的輕快,表達對故鄉的思念;③后用黃歇、袁崧的典故,寫出家鄉的平靜、逍遙,表達對家鄉自由安樂生活的向往;④最后用張翰的典故,表達自己也和張翰一樣倦于官場生活,醉心山水,想榮歸故里的思鄉之情。(一點2分,答對任意2點即可得滿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