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8.對頸聯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直”與“圓”既在寫景形態上形成了鮮明對照,又共同營造出一種荒寂、雄渾、寥廓的景象。
B.詩人筆下的景象為全詩奠定了感而不傷的情感基調,是典型的一壯景寫情的手法。
C.該聯景物既為下聯景物的出場設定了特殊背景,又暗示了孤寂、感傷、前路茫然的悲觀心態。
D.詩人用白描手法,借助對四種景物的描寫,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幅奇異的塞外風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答案】C
【解析】C項“為下聯景物的出場設定了特殊背景”分析錯誤,因為下聯的意思是:走到蕭關恰好遇見騎馬的偵察兵,前敵統帥正在燕然前線,表達方式上是記敘,不是寫景。“又暗示了孤寂、感傷、前路茫然的悲觀心態”分析也是錯誤的,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ABD項對頸聯景物特色、情感基調、描寫手法的分析是正確的。所以選C.
19.對詩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首聯交代了事情的緣起,點明了詩題。
B.頷聯運用了對偶手法,以實景寫作者行蹤。
C.頸聯寫景很能代表盛唐邊塞詩的特有氣象。
D.尾聯揭示了詩人此行路途艱辛,言有盡而意無窮。
【答案】B
【解析】頷聯“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運用對偶手法分析正確;但詩人寫的不是實景,而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用振翮北飛的“歸雁”、隨風而去的飛蓬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郁,并不是實寫大雁和蓬草。ACD對首聯、尾聯的內容和作用,頸聯的“獨絕千古”的邊塞詩特色的分析是正確的。所以選B。
20.下面詩句不屬于邊塞詩的一項是( )
A.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B.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C.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D.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答案】D
【解析】D.“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出自韓愈的《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秦嶺”和“藍關”不是指的邊塞,而是詩人被前往潮州途經的地方。所以D項不是邊塞詩。
中唐文學家韓愈一生,以辟佛為己任,晚年上《諫佛骨表》,力諫憲宗“迎佛骨入大內”,觸犯“人主之怒”,差點被定為死罪,經裴度等人說情,才由刑部侍郎貶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廣東東部,距
當時京師長安確有八千里之遙,那路途的困頓是不言而喻的。當韓愈到達離京師不遠的藍田縣時,他的侄孫韓湘,趕來同行。韓愈此時,悲歌當哭,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
詩簡析
《使至塞上》是唐代詩人王維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紀行詩,記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的塞外風光。首聯兩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頷聯兩句包含多重意蘊,借蓬草自況,寫飄零之感;頸聯兩句描繪了邊陲大漠中壯闊雄奇的景象,境界闊大,氣象雄渾;尾聯兩句虛寫戰爭已取得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贊嘆。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