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蒙蒙細雨中。
[注]此詩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當時金兵南侵,南宋朝廷正處于風雨飄搖之際,作者幾經(jīng)逃難,避亂于巴陵(今湖南岳陽),借居于郡守后花園的君子亭,自稱“園公”。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膬身検?5分)
A.第一句,詩人先用“日日風”三字寫出早春二月的洞庭湖畔春寒料峭的天氣特點。
B.第二句,接著再作渲染,直陳“春寒未了”,一個“怯”字寫出了詩人心里的畏懼。
C.第三句,詩人寫出了海棠鮮潔艷麗,像少女一樣具有胭脂美色且斂眉含羞的神態(tài)。
D.第四句,寫海棠花毫不吝惜自己鮮紅的花朵,挺身獨立,毅然在寒風冷雨中綻放。
E.這首詩寫出了詩人抗金到底的堅定決心,也表達了對南宋朝廷屈膝投降的不滿。
15.這首絕句題為“春寒”,但與其說是寫春寒,不如說是詠海棠,請結(jié)合具體詩句談談你的理解。(6分)
參考答案
14.CE(C項第三句沒有寫海棠像少女含羞;E項“表達了對朝廷屈膝投降的不滿”無中生有。)
15.
①詩的頭兩句“風”“寒”二字,點出自然界的風寒,其實是為海棠花的綻放渲染氛圍。(2分)
②后兩句詩人正面寫海棠,說它傲然“獨立”于寒風冷雨之中,不惜自己美麗的“胭脂色”,目的在于充分展現(xiàn)海棠的風骨。(2分)
③本詩托物言志,借海棠歌頌勇敢不屈、無私無畏的精神。(2分)
關(guān)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