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生命中的大境界。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世界上任何事都不能太“滿”。“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這一聲感慨說盡了這個道理。
不管你的人生是熱熱鬧鬧、繁花似錦,亦或是匆匆忙忙、火急火燎,我們都需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一點白。
生活,需要一點留白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在路上經常能看見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慌張地奔跑在車水馬龍的街頭,甚至教育孩子也越來越焦慮、急迫。
林語堂曾說:“看到秋天的云彩,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人生短短數十載,我們要學會取舍,只留下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我們也要學會給生活一點留白,學會忙里偷閑。太擁擠的生活,就不是生活了。
山中與幽人對酌
唐代:李白
兩人對酌山花開,
一杯一杯復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來。
給自己留出一天的空閑時間,拋下所有的煩惱,也學習詩仙李白約上志同道合的好友到一處幽僻的山林中,對著生機勃勃的山花聽琴、對酌、聊天。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若是你現在被生活瑣事困住,不妨從鋼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暫時脫離出來,來到郊外青山綠水環繞的農家放松一下。在這里,屋子樸素但溫馨;身邊沒有達官貴人卻充滿了人情味兒;夜半總能聽到狗吠和雄雞鳴叫,卻不覺得吵擾,只覺得分外安心。
心靈,需要一點留白
《史記》里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從前,士大夫讀書是為了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如今,孩子們十年寒窗,是為了將來能夠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好工作。若是造化弄人,得不償所愿,憂愁、煩惱、壓力就都隨之而來了。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靈一點留白——苦悶時,不鉆牛角尖;失敗時,不陷入絕望之中。不去強求,進退有度。
世界如此廣闊,道路有那么多條,又何必執著地不給自己留下一點余地呢?
生年不滿百
兩漢:佚名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古人說了,人生在世不滿百年時間,可是世人卻總是懷著千歲長的憂愁。既然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我們更應該及時行樂,以一個豁達的心行走世界。
唐代:惠能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大師則把人的心靈比做了菩提和明鏡。菩提本來就沒有樹,鏡子本來就沒有放在窗臺,如果你的心沒有多余的憂愁,又去哪里招惹塵埃?
人生,需要一點留白
木心曾說,生活的最佳狀態是冷冷清清的風風火火。
給“滿滿當當”的人生留白,也是如此。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繁華之處,我們更是要留白,來面對曲終人散的寂寞。
五代:馮道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嘆聲。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
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人生有起有伏,我們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冬天過去冰雪就會消融,春風吹來,花草就會生長。只要把當下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就夠了,不要去問將來,能得到什么。
清平樂·春晚
宋代:王安國
留春不住,費盡鶯兒語。
滿地殘紅宮錦污,昨夜南園風雨。
小憐初上琵琶,曉來思繞天涯。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四季輪回,春天是沒法留住的。一夜淅淅瀝瀝的雨,第二天醒來院子里就是滿地殘花。若是你過于哀傷春天的離去,那么你也將錯過夏日的群星。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留一點白,就是一種人生的大智慧。
繁華落盡時,只有留白余韻深長。給自己的生活、心靈和人生留一點白吧,不被外物所擾,不為繁華所困,拿得起也放得下。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