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貞吉
三山圍鐵甕,孫郎后,今古幾英雄?憶北府參軍【1】,寄奴王者,金戈鐵馬,橫據江東。凌歊【2】上,歌風追漢帝,置酒宴群公。一代偉人,龍行虎步,十年征戰,洛下關中。
只今憑吊處,佛貍祠下路,煙樹冥濛。為念尋常巷陌,社鼓連空。算碻磝【3】戰地,幾多白骨。金焦名勝,兩點青峰。惟見驚濤滿眼,東去匆匆。
注釋:【1】北府參軍:指劉裕,他曾在北府兵中任參軍。【2】凌歊:指凌歊臺,相傳是劉裕稱帝后所建。【3】碻磝:古地名。
12.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凌歊上”三句,寫劉裕在凌歊臺上大宴群臣,氣勢遠遠超越當年的漢帝。
B.“佛貍祠”“社鼓”“戰地”幾個時空交錯的意象,傳達出作者深刻的思考。
C.作者身處京口古城,不禁感慨萬千,由現實追憶歷史,再由歷史回到現實。
D.本詞從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脫化而來,于舊詞中翻出新意。
13.下列對詞中寫景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開篇“三山圍鐵甕”一句,點明京口獨特的地理形勢,氣勢雄渾。
B.“煙樹冥濛”以樹木依舊茂盛反襯世事興衰,令人感慨草木無情。
C.“兩點青峰”中“點”字傳神地表現出青峰在曠遠天地間顯得小了。
D.結尾寓情于景,將沉郁的情思寄托于奔涌東去的江水,引人深思。
14.本詞和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寫到了歷史人物劉裕。請概括兩首詞中 劉裕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處,并比較兩首詞寫這個人物的用意有何不同。(6分)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答:
答
12.(3分)A
13.(3分)B
14.(6分)參考答案
兩首詞中的劉裕都是英勇善戰、開國建業的英雄形象。曹詞寫劉裕意在表現英雄輝煌戰績最終成為歷史陳跡,寄寓了興亡之慨,同時抒發了一將功成萬骨枯之嘆,重在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辛詞寫劉裕借以表達對南宋統治者偏安一隅的不滿,同時抒發英雄的仰慕之情和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渴望。
【評分參考】“形象”2分,“用意”4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