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侵華日軍在宛平城外盧溝橋悍然發動“七七事變”,中國軍民奮起抵抗,拉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85年過去了,今日中國,早已不是往日中國,但歷史不可忘記!祭奠先烈,勿忘國恥,吾輩自強!
七七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又稱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七七事變85周年祭“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敢于“欺負”中國,是因為中國當時的貧弱。而中國要與日本平等相處,首先實力要與日本在同一個水平上,中國發展強大了,中日才能真正友好相處,力量不對等,很難有真正的友好。
當年,即便中國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也依舊沒有換來日本的“平視”,因為中國仍然積貧積弱。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成為核大國,發射了“兩彈一星”,在軍事上取得優勢,但經濟和科技實力仍然大幅落后于日本。甚至到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需要引進大量日本外資,向日本學習。
直到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快速發展,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提升,軍事力量大大領先的情況下,中日兩國才逐漸“平視”。
時間過去了85年,烽煙已經遠去,歷史永在人心——之所以銘記和紀念,是對抵抗外敵入侵的流血犧牲者的緬懷,是牢記和平的來之不易,也是告誡世人受侵略的歷史不容重演。和平的關鍵在于國力的平衡,我們現在著力于發展,這是改變國際地位,永遠擺脫落后挨打的唯一辦法。
關鍵詞:高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