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國參戰了,但是并沒有真正派出軍隊參戰,真正作為中國的代表參與戰爭的是十四萬北方農民為主的中國勞工,主要為協約國西線戰場提供重要的勞動力或直接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中國也獲得一定的好處,比如免除了部分庚子賠款,還從德國獲得一筆戰爭賠償,間接地改變了中國外交上困境。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有利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一戰期間,歐洲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處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夾縫中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一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出現了短暫的春天。一戰的爆發導致國際體系發生巨變,為中國調整與西方國家的關系、躋身國際社會提供了動力和機遇。
2、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搞尊孔復古專制獨裁,此舉動搖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為五四運動創造了條件;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3、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帝國主義侵華格局。一戰前,中國處在帝國主義列強共同主宰的局面下,一戰爆發后,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緊侵華,乘機奪取了中國的大量權益,日本在華勢力擴張,基本上形成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戰后召開的華盛頓會議改變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出現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宰割中國的新格局。中國民族危機繼續加深。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如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關鍵詞:高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