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寺丞覲知富順①監
漢家五尺道②,置吏撫南夷。
欲使文翁③教,兼令孟獲知。
盤饈蒟醬④實,歌雜竹枝辭。
取酒須勤醉,鄉關不可思。
【注】①富順:古代包括云南、貴州及川西南的廣大地區。②五尺道:秦代修筑從四川通往云南的路,長約二千余里,寬約五尺,史稱“五尺道”,還在西南夷地區設置官吏。③文翁:漢景帝末蜀郡太守,在成都設立學校。④蒟醬:雞棕醬,雞棕是一種香菌。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首聯兩句回顧我國古代中原王朝在廣大西南地區開辟道路、設置官吏、安撫南夷的歷史,筆墨簡練而涵蓋廣遠。
B.頷聯兩句所涉及的文翁成都設學和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典故,反映了我國古代關注邊疆文化和民族團結的情況。
C.頸聯兩句寫富順飲食單調,文化淺俗,反映了此地物質、文化生活的落后,同時隱含了對友人赴任后生活的擔憂。
D.本詩偏于議論,不鋪陳文采,也不刻意求工,在質樸的語句之中蘊含著豐富的內涵,情感誠摯,含義深遠。
16.自古以來,送別詩作常囿于個人情感圈子之內,多表達悲戚纏綿的惜別之情,而司馬光的這首送別詩卻不流于此俗。請結合全詩,談談對此的認識。(6分)
答
15.C
16.(1)在厚重歷史中寄寓責任。首聯寫古代加強富順地區與中原的政治、經濟聯系,以古寫今,體現了詩人的政治責任感。
(2)在關注現實中抒發理想。頷聯意欲將文翁教化施于南夷,促進邊疆文化的提高和民族團結。
(3)在昂揚樂觀中勸勉友人。尾聯詩人勸友人開懷暢飲,切莫起鄉關之思,富順之事大有可為,不可自傷心神。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