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北行日記(四則)①
[清]戴名世
[注]①《乙亥北行日記》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戴名世從江蘇江寧到北京途中的日記,自農歷六月初九起,七月二日止。②榷關使者:主管關稅的人。③張公:即張英,桐城人,時任禮部尚書。
4.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甫行數里
B.遍叩逆旅主人門
C.值其他出
D.乃知先王罪群飲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而婦人汲井且浣衣
B.不知日出時看云亦佳也
C.至晚乃散
D.蓋榷關使者之所為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初十日,所見的是一幅和諧安寧的農家風情圖,這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描繪的圖景相似,作者特別贊美婦女也參與農業生產的“江北之俗”。
B.十三日,作者遇雨狼狽不堪,由雨后道路皆水聯想到水利的重要,進而發出“茍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的喟嘆,表達出作者對民生疾苦的關心。
C.二十三日,記述了一件世態小事,繪形繪聲地描寫了酒徒猜拳、喧鬧、謾罵以及醉后于泥淖中廝搏的情景,雖只有幾十個字,但酒徒形象躍然紙上。
D.這四則日記所記述的是沿途風光和民情世風,只是一些日常見聞之事,并沒有驚世駭俗的內容,但即小見大,從中可見到的是當時社會的縮影。
7.把原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余顧而慕之,以為此一家之中,有萬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遠甚也!(5分)
(2)私嘆水利不修,天下無由治也。茍得良有司,亦足治其一邑。(5分)
參考答案
4.(3分)D
5.(3分)C
6.(3分)C
7.(10分)(1)我看了十分羨慕他們,認為這一家之中,有萬物各得其所的真諦,很遺憾自己遠遠不如他們(安適)。(“顧”、“以為”、“恨”、“遠甚”及句意各1分,共5分)
(2)私下感嘆水利得不到修治,天下就沒有辦法治理了。如果得到好的官吏,也足以養活那一方百姓。(“私”、“無由”、“茍”、“活”及句意各1分,共5分)
部分翻譯
第二天我住在了旦子岡,剛行走了幾里地,看見田間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田間耕作。大概是江北的習俗,女人也參加農業生產,比較西北那些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懶惰男子,江北的習俗的確好得多。偶然間我放棄騎馬開始步行,路過一農家,這家男主人正在給園子澆大糞,女子從井里打水洗衣。園中有豆篷瓜架,還有幾棵郁郁蔥蔥的樹木,孩子嬉戲歡笑,雞狗相聞。我看著看著越來越羨慕他們,覺得這一家子中,萬物都怡然自得,我自遺憾比他們差得遠呢!
關鍵詞:乙亥北行日記(四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