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公①為魏謂魏冉②曰:“文聞秦王欲以呂禮③收齊,以濟天下,君必輕矣。齊、秦相聚以臨三晉,禮必并相之,是君收齊以重呂禮也。齊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勸秦王令弊邑卒攻齊之事。齊破,文請以所得封君。齊破晉④強,秦王畏晉之強也,必重君以取晉。齊予晉弊邑,而不能支秦,晉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齊以為功,操晉以為重也。破齊定封,而秦、晉皆重君;若齊不破,呂禮復用,子必大窮矣。”
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數年矣。攻齊之事成,陶為萬乘,長小國率以朝天子天下必聽五伯之事也;攻齊不成,陶為鄰恤,而莫之據也。故攻齊之于陶也,存亡之機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謂燕相國曰:圣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舜雖賢,不遇堯也,不得為天子;湯、武雖賢,不當桀、紂不王。故以舜、湯、武之賢,不遭時不得帝王。今攻齊,此君之大時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國之齊,報惠王之恥,成昭王之功,除萬世之害,此燕之長利,而君之大名也。《書》云: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吳不亡越,越故亡吳;齊不亡燕,燕故亡齊。齊亡于燕,吳亡于越,此除疾不盡也。以非此時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從齊,齊、趙合,其仇君必深矣。挾君之仇以誅于燕,后雖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從君也,若報父子之仇。誠能亡齊,封君于河南,為萬乘,達途于中國,南與陶為鄰,世世無患。愿君之專志于攻齊,而無他慮也。”
謂魏冉曰:“(秦與趙)和不成,兵必出。白起⑤者,且復將。戰勝,必窮公;不勝,必事趙從公,公又輕。公不若毋多,則疾到。”
(節選自《戰國策·秦策三》)
【注】①薛公:即田文,號孟嘗君,齊國人。②魏冉:秦國大臣,封于穰邑,稱穰侯,后加封陶邑。③呂禮:秦國將領。因秦國相國魏冉曾想要殺死他,而逃奔齊國,后來又逃回秦國。④晉:特指魏國。⑤白起:秦國名將,善于用兵。
13、文中加框的部分有三處需要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打“”。
長A小B國C率D以E朝F天G子H天I下J必K聽L五M伯N之O事P也
14、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弊邑,古代對自己的國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謙稱。文中指孟嘗君的封地薛邑。
B.客卿,戰國時秦國請其他諸侯國的人來秦國做官,其位為卿,以客禮待之,故稱。
C.萬乘,一萬輛兵車。諸侯國小的稱“千乘”,大的稱“萬乘”。文中指魏冉可以稱王。
D.中國,古代泛指中原地區,“中國”以外稱為“四夷”。與今天的“中國”含義不同。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田文勸說秦相魏冉,主要是請他勸說秦王讓魏國出兵攻打齊國,如果魏國取勝,魏冉將名利雙收。
B.田文認為,如果秦齊聯合,就一定會重用呂禮,這不但威脅到其他諸侯國,還會給魏冉帶來麻煩。
C.秦國客卿造勸說魏冉把握時機,聯合燕國等諸侯國一起攻打齊國,這樣才能永久保住魏冉的封地。
D.有人勸魏冉專心去促成秦與趙的和談,不要等到趙國打敗秦國之后再來和談,那樣就會被人輕視。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破齊定封,而秦、晉皆重君;若齊不破,呂禮復用,子必大窮矣。
(2)秦卒有他事而從齊,齊、趙合,其仇君必深矣。
17、“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出自《尚書》,這種理念對我們今天處理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不無啟示意義。請結合選文內容對這句話加以分析理解。
答
13、答案:CHL
14、答案:C
15、答案:D
16、答案:(1)打敗齊國,可以確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如果齊國沒有被打敗,呂禮會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會非常困窘。
(2)一旦秦國突然發生其他變故,而與齊國聯合,齊國又與趙國聯合,他們仇恨您的程度一定更深了。
17、答案:①“樹德莫如滋,除害莫如盡”意思是,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禍害要愈徹底愈好。②選文中秦國客卿造是借此名言勸說秦相魏冉去動員燕國出兵攻打齊國,免得秦國與齊國聯合起來威脅燕、趙、魏、韓等國。③今天,我們在處理人際關系和國際關系時,也要以德為鄰,多行善事,多結善緣,共建和諧社會;同時,對于危害社會與國家的人,也要堅決予以懲治。
【參考譯文】
薛公田文為魏國勸說秦相魏冉,說:“我聽說秦王想通過呂禮去聯合齊國,以此來救助天下,這樣,您一定會被輕視。齊、秦聯合來對抗趙、魏、韓三國,呂禮一定兼任齊、秦兩國的相國,這樣,就等于您結交齊國而加強了呂禮的地位。如果齊國避免了各國的軍事威脅,一定會深深仇視您。您不如勸秦王命令薛邑的兵力去完成攻齊的任務。如果齊國被打敗,我田文將請求魏王把所得的齊國土地作為您的封地。齊國如果被打敗,魏國就會強盛起來,秦王擔心魏國強盛,一定會借重用您去聯合魏國。齊國把薛邑給了魏國,(魏國也)不能(單獨)對抗秦國,那么魏國也一定會借重用您去討好秦國。這樣,您既收獲了打敗齊國之功,又依仗魏國抬高了自己的地位。打敗齊國,可以確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如果齊國沒有被打敗,呂禮會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會非常困窘。”
秦國客卿造對穰侯魏冉說:“秦王把陶邑封給您,您在秦國已經掌權好幾年了。進攻齊國如果能夠成功,您的封地陶邑就可比作萬乘大國了,這樣您可以為小國之長,率領小國朝見天子,諸侯一定會聽從,這可以同春秋時代的五霸相比;攻齊如果不能成功,陶邑就成為需要鄰國救濟之地而不能依靠了。所以進攻齊國,這對陶邑來說,是存亡的關鍵。您如果想取得成功,為什么不派人去燕國對燕相國公孫操說:即使是圣人,他也不能創造時勢,時機來了就不能把它放過。虞舜雖然賢能,如果不遇到唐堯,他也不會成為天子;商湯、周武王雖然賢能,如果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紂,他們也不會稱王于天下。所以,即使憑借虞舜、商湯和周武王的賢能,他們如果不遇到時機,也都不可能成為帝王。現在攻打齊國,這是您的大好時機啊。憑借諸侯之力,攻打敵對的齊國,既可以報復燕惠王以前的恥辱,又可以完成燕昭王未竟的功業,還可以為燕國除掉萬世之害,這是燕國長遠的利益所在,也是您建立大功名的良好時機。《尚書》上說: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禍害要愈徹底愈好。'吳國不滅亡越國,越國就會滅亡吳國;齊國不滅亡燕國,燕國就會滅亡齊國。齊國被燕國滅亡,吳國被越國滅亡,這就是除去禍患沒有除盡啊。您如果不乘此時機完成您的功業,除掉您的禍害,一旦秦國突然發生其他變故,而與齊國聯合,齊國又與趙國聯合,他們仇恨您的程度一定更深了。以這樣的仇敵來討伐燕國,到那時,即使后悔也來不及了。如果您動員燕國的全部兵力,馬上消滅齊國,諸侯也一定會像父子報仇那樣,爭先恐后地響應您的行動。如果真正能夠滅掉齊國,我們將把黃河以南一帶作為您的封地,您將會擁有堪比萬乘之國的土地,身居中原,而四通八達,南與陶邑為鄰,永世沒有禍患。希望您一心一意地進攻齊國吧,不要有其他什么顧慮了。”
有人對魏冉說:“如果秦國主張和趙國議和,不成功的話,秦國一定要出兵。如果出兵,白起又將率兵出戰。戰勝了趙國,由于您原來主張議和,那就于您不利;如果被趙國打敗,秦國就一定得聽從趙國的,這時如果同意您議和的主張,您就會被人看輕了。您不如專心致力于與趙國議和而不要想其他的事,這樣趙國很快就會歸附秦國。”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