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的詩意:花空色不染,心與水俱閑,全身空凈。這兩句寫山池風光——花不用色染,自然美艷異常,賞之醉人;水優閑地流淌,人心如這水一樣優閑自在。兩句景中寓情,“色不染”言佛教教義“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指禪師不為外界物事所動,虔心向佛。“心俱閑”,乃指身心俱閑,禪師能約束心思,專心修行,而環境幽雅,也為向佛、修行提供了條件。
出自李白《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二首》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二首
【其一】
遠公愛康樂,為我開禪關。
蕭然松石下,何異清涼山。
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
一坐度小劫,觀空天地間。
【其二】
客來花雨際,秋水落金池。
片石寒青錦,疏楊掛綠絲。
高僧拂玉柄,童子獻霜梨。
惜去愛佳景,煙蘿欲瞑時。
譯文
【其一】
就像慧遠公喜愛謝靈運一樣,昌禪師也喜歡我,并為我開啟禪關。
坐在蕭疏的松石上,就像坐在佛教圣地清涼山。
花空色不染,心與水俱閑,全身空凈。
一坐禪關就是一小劫,天地無一實在。
【其二】
正值你讀經讀得天花雨紛紛飛落之時,我來做客,秋水清落而池塘金底顯見。
青色錦墊鋪在條石上一片清涼,楊樹上掛著疏稀的綠葉。
高僧你手揮白絲玉柄拂塵,童子為你獻上秋天的霜梨。
現在雖然是黃昏時刻,蘿藤籠煙,愛你山池佳景而不忍心離去。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寫于唐肅宗至德元載(公元756年)八月李白在廬山時。此詩描寫了昌禪師所居住的清幽環境,表達了詩人的禪心。
關鍵詞:“花將色不染,水與心俱閑。”的意思及全詩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