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難制大,如越雞難伏鵠卵;賤反輕貴,似鸴鳩反笑大鵬。 小人不知君子之心,曰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君子不受小人之侮,曰虎豹豈受犬羊欺。 跖犬吠堯,吠非其主;鳩居鵲巢,安享其成。 緣木求魚,極言難得;按圖索驥,甚言失真。 惡人借勢,曰如虎負嵎;窮人無歸,曰如魚失水九尾狐,譏陳彭年素性見眼諂而又奸;獨眼龍,夸李克用一目眇而有勇。 指鹿為馬,秦趙高之欺主;叱石成羊,黃初平之得仙。 卞莊勇能檎兩虎,高駢一矢貫雙雕。 司馬懿畏鼠如虎,諸葛亮輔漢如龍。
關鍵詞:幼學瓊林,鳥獸
才能小的人難以辦成大事,就像越雞難以孵化天鵝蛋一樣,低賤的反而看不起那高貴的,好比鸴鳩嘲笑那大鵬一樣。 小人不明白君子的所想,就像燕雀不知道鴻鵠遠大的志向。君子不受小人的欺侮,就像虎豹不會受到犬羊的欺凌。 盜跖飼養的狗,見了堯還是要吠他的,并不是堯不仁,而是犬只認其主,比喻人各有其主。喜鵲做好了巢,斑鳩就把它占據了,形容侵占他人努力的成果而安享其成。爬到樹上去想要抓到魚,哪里捉得到呢?這個譬喻是說行為與目的相反,是很難達到成功的。按照千里馬的圖像,去尋找千里馬,這圖像畫得格外好,世上找不到這樣完美的馬,比喻食古不化、拘泥成法辦事,恐怕要失去真實了。 兇惡的人又有勢力可以依靠,就像兇猛的老虎,背部靠著山的凹處,把利爪向著外面,那就沒有人敢去抓它了,是比喻說惡人依仗權勢,別人奈何不得。窮苦的人沒有地方可以投奔依靠,正如魚失去了水一樣,就沒有可以游水生存的地方了。陳彭年敏捷強記,諂媚奸險,世人譏誚其為九尾狐。李克用驍勇善戰,因為瞎了一只眼,世人稱他為獨眼龍。 趙高專權故意顛倒是非,指著鹿說是馬,欺騙君主。黃初平得了仙術,能夠呼叱石頭使其變成羊只。卞莊勇猛有力,能手擒兩只老虎;高駢善射,曾一箭射中兩只大雕。 司馬懿懼怕蜀國就像懼怕猛虎一樣,諸葛亮輔佐漢室如同巨龍在天。
(075)越雞難伏鵠卵:《莊子》中說,越雞很難伏在天鵝卵上,魯雞卻能,這是才能大小不同,小才不能擔大任。后來也用來比喻小的不能控制大的。 (076)鸴鳩反笑大鵬:《莊子》里說,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名曰鵬,可以飛上九萬里,蟬和鸴鳩卻笑話它說:“我們在樹間飛行就夠了,何必飛那么高。”鸴,雀類小鳥,名斑鳩。莊子的本意是闡明大小之間的區別是沒有什么意義的,讓人們順其自然。但是后人常賦予它一個新的意思,目光短淺的人是不能理解別人的遠大志向的。 (077)燕雀焉知鴻鵠志:《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涉年輕的時候曾經與人一起耕田,悵恨已久,說:“茍富貴,勿相忘。”與他一起耕田的人笑道:“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嘆息道:“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078)虎豹豈受犬羊欺:《增廣賢文》:“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079)跖犬吠堯:比喻各為其主。 (080)鳩居鵲巢:《詩經·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意思是鳩不自己做巢,卻占據鵲所筑的巢。后世用“鳩居鵲巢”來比喻強占別人的居處或位置。 (081)緣木求魚:爬到樹上去捕魚。《孟子·梁惠王上》記載,孟子對梁惠王說,不行仁義而想“蒞中國而撫四夷”,就好比是“緣木而求魚”。后人用“緣木求魚”比喻方向或方法完全不對,白費氣力去做不可能辦到的事情。 (082)按圖索驥:按照圖上畫的馬去尋找好馬,傳說伯樂有《相馬經》,伯樂的兒子按照《相馬經》去尋找馬,結果找到一只蟾蜍。因此“按圖索驥”常用來比喻食古不化,不知變通,拘泥成法辦事。現在多比喻按照一定的線索去尋找某事物。 (083)如虎負嵎:本意為依靠有利地形。多比喻壞人依仗權勢而作惡。負,憑借。嵎,也寫作“隅”,山勢險阻彎曲的地方。 (084)如魚失水:魚失去了水就不能存活,多用來比喻失去了依靠。 (085)九尾狐:《山海經》記載,異獸,形狀如狐貍,有九條尾巴,聲音像嬰兒,能吃人。古人認為是祥瑞,后人則把九尾狐當做妖媚的象征,比喻陰險奸佞的人。 (086)獨眼龍:李克用,唐末沙陀族人,其父朱邪赤心幫助唐鎮壓龐勛起義,賜名李國昌。他隨父親沖鋒陷陣,被稱為“飛虎子”,因為一只眼睛失明,所以綽號“獨眼龍”。 (087)指鹿為馬:《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想要篡奪皇位,于是故意把鹿說成馬獻給二世,來試驗群臣是不是順從自己。對于說是鹿的人,則暗中加以懲治。后來用“指鹿為馬”來比喻顛倒黑白,有意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088)叱石成羊:魏晉時的傳說。相傳黃初平十五歲時牧羊山中,被一道士引到金華山的石室,后來哥哥初起找到初平,但不見羊。哥哥很是疑惑,初平卻笑著叫了一聲:“叱!叱!羊起!”白色的石頭都變成了羊。 (089)卞莊:春秋時魯國汴邑大夫。因為勇力而聞名。《史記》載,卞莊去殺虎,有人向他獻計,二只虎爭食一頭牛,必一死一傷。卞莊按照這個計劃果然抓到了兩只老虎。 (090)高駢:唐末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字千里。年輕時看見兩雕并飛,曰:“我且貴,當中之。”發一矢中二雕。后來做秦州刺史、淮南節度使,果然富貴。 (091)司馬懿畏蜀如虎:三國時,諸葛亮進攻魏國,司馬懿不肯出戰,堅守陣地。諸葛亮派人送給他婦人用的頭巾,司馬懿仍然呆在老巢不肯出戰,賈栩等問道:“公畏蜀如虎,不怕天下人笑話嗎?” (092)諸葛亮輔漢如龍:《綱鑒總論》中寫道:“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亮之所以如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