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蘭
(宋)蘇轍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叢倚修筠①午蔭涼。
欲遣蘼蕪②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③。
(注)①筠( yún):竹子。②蘼(mí)蕪:一種香草。③楚詞章:《楚辭》詩句。在《楚辭》里,愛國詩人屈原常把蘭等香草比喻成君子。
刈蘭①
(清)張云璈
予之戚楊搢卿②者,得蘭一叢,葉長而深翠,抽蕊高數寸,以為佳種也,頗珍之。越宿,花放,大于常花,而絕無香。大恚曰:“蘭為香祖,今無香,安用蘭為!”
有客曰:“不自炫以媚人,此韜晦③之士也。蘭固似焉,子何以訾④之?”
又客曰:“有其名而無其實此直⑤偽君子耳曷⑥足貴乎?”搢卿以二人說質于予,予曰:“吾于偽君子之說有感焉!”蘭于是乎遂刈。
(節選自《簡松草堂文集》,巴蜀書社1982年版)
(注)①刈(yì):割。②楊搢(jìn)卿:人名。③韜晦:指深藏不露。④訾(zǐ):指責,詆毀。⑤直:同“只”,只是。⑥曷(hé):什么。
4.下列對詩歌內容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聯交代幽蘭無人賞識,被客栽種在東軒,詩人聞香欣喜。
B.頷聯贊美蘭有清香能除穢,可惜蘭花不能抵御住寒霜侵襲。
C.頸聯描寫扎根石間的幽蘭秋天綻放,與竹為伴,環境幽雅。
D.尾聯將蘭草與蘼蕪并舉,抒發對屈原高潔品質的敬仰之情。
5.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頗珍之 實是欲界之仙都 (《答謝中書書》)
B.以為佳種也 以殘年余力 (《愚公移山》)
C.葉長而深翠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馬說》)
D.大于常花 所欲有甚于生者 (《魚我所欲也》)
6.用“/”給文中畫線部分斷句,限斷兩處。
有 其 名 而 無 其 實 此 直 偽 君 子 耳 曷 足 貴 乎
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語句。
不自炫以媚人,此韜晦之士也。
8.結合詩文及注釋,分析張云璈認為無香蘭花是“偽君子”的原因。
答
4.B.有誤,頷聯的意思是:它的香氣能除穢,更讓人憐愛的是它的細葉可以抵御風霜。由此可知,“可惜蘭花不能抵御住寒霜侵襲”的表述不正確。故選B。
5.D文言文中有一些詞是一詞多義,要確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考慮。在平時文言文的學習中,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一詞多義的單音節詞。
A.代詞,指蘭花/結構助詞,的;
B.動詞,認為/介詞,憑借;
C.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
D.介詞,比/介詞,比;
6.示例:有其名而無其實/此直偽君子耳/曷足貴乎
7.示例:不通過自我炫耀來獻媚于他人,這是韜光養晦的人啊。
8.示例:結合詩句、注釋可知,蘭因為有香氣能除穢,所以被喻為君子;從文中可知,蘭沒有香氣,就被認為有名無實,虛有其表。因此張云璈稱之為偽君子。
參考譯文:
我的親戚楊搢卿,得到一叢蘭花,葉長而蒼翠欲滴,抽出的花苞有幾寸高,認為是極好的品種,非常珍惜它。過了一夜,蘭花開放,形狀比普遍的蘭花大,卻沒有一點香味。便大怒說:“蘭是香祖,現在卻沒有香味,為什么要用蘭作為香祖呢!”
有位客人說:“不通過自我炫耀來獻媚于他人,這是韜光養晦的人啊。蘭本來就像這樣,你為什么要去詆毀它呢?”又有一位客人說:“有名無實,這蘭花不過是個偽君子罷了。哪里值得珍視它呢?”搢卿拿這兩種說法來向我詢問,我說:“我認為那蘭花是偽君子的說法是對的。”于是蘭花被割掉了。
關鍵詞: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