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燦若星河的古詩詞中,總有一些作品不會被時光磨滅,反而隨著代代相傳而歷久彌新,攝人心魄,奪人眼目,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它們或豪放,或婉約,或憂國憂民,或閑情逸致,或壯志豪情,或柔美含蓄。
總有一首詩,讓你讀來驚艷無比,總有一首詩,讓你想起久久回味。
總有一句戳中了你的心,鐫刻其中,讓你感嘆詩人的際遇,映射自己的內心,總也無法忘懷。
總有那么一句經典,讓你讀懂了詩人的思想,看透了整個人生。
《蟾宮曲·春情》
元·徐再思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
空一縷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證候來時,正是何時?
燈半昏時,月半明時。
多少人如同這句詩一樣,從不懂相思,到深陷相思之苦,卻又無法放下相思。
可是啊,沒有人能陪著我們走過完整的一生,感恩遇見,感恩相伴的時光。便把相思深埋心頭,遠方還有更加值得珍惜的人。
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有皓月當空,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
這景致,宛若一幅山水畫,美到人心底。蘇軾評價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見一斑。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說過,“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每個國家都有山有水,可是只有中國,山水融入了我們的性格,成為了我們的境界。
我們說“天人合一”,其實就是浸潤在山水之間,感受天地的精神。
一山一水,一天一地,一陰一陽,讀懂多少山和水,就讀懂了多少中國。
追憶時光,我們總是感慨良多,總覺得還未曾年輕,自己就已老去。
可世上哪有最好的時光,我們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時間的饋贈,都承載著最珍貴的記憶。
只要你愿意,哪怕已耄耋老矣,依舊能對自己說:我還年輕,我還能熱氣騰騰的生活!
寫下這首小令時,李清照尚且年幼,可詩中對春花凋零,時光易逝描寫的十分生動,當時就名揚京師,無人不夸贊。
時光總是如同流水一般,從指縫悄悄淌過從不留下痕跡,唯有四季變幻提醒我們,一切都終將逝去。
不遺憾過往,不辜負將來,或許已是我們對人生最好的解答。
古人曾總結出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那時交通不便,出門少則數月、多則幾年,在風景如畫的江南偶遇故交,該多么欣喜的事。
但幾十年間,國勢衰弱,滄桑巨變,民生凋零,兩位憔悴的老人在顛沛流離中重逢,固然有欣喜,只是回想起二人初識時盛唐的無限美好,恐怕心中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可見,并不是所有的重逢都充滿欣喜和歡樂,也可能是五味雜陳、感慨萬端、悲喜交集,甚而苦澀無奈、哀傷嘆惋的。
人生就是這樣,浮沉變遷,欲語還休。
《花下醉 》
唐·李商隱
尋芳不覺醉流霞,倚樹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紅燭賞殘花。
當年,李白寫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這句詩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這一千古名句會被后人以各種各樣的形式來重新表達。
范仲淹說:“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張先說:“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
納蘭性德說:“重來對酒,折盡風前柳。”
借酒消愁大多是中年人的專屬。年輕的時候,可以躲在家庭的保護傘下,不容易受傷。
到了中年,自己就是那把傘了,八方風雨都躲不掉。然則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春天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處,生命照常在萌動,照常在蓬勃的生長。
即使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一點也不自暴自棄,一點也不自慚形穢,依然象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自豪地盛開。
在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顆初心的種子,每一個都值得尊重。
因為它們都有一個執著的信念充盈著,都有一個奮斗的使命守候著。
如顧城所言:“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生活于亂世中的詩人詞人,在他們的作品中常常飽含家國情懷,綿長深厚、恒久不滅。
面對搖搖欲墜的江山,面對生靈涂炭的國土,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真正的英雄會怎樣做?
文天祥給出了答案:“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個回答流傳千古,成為多少仁人志士的座右銘。
救萬民于水火者,風骨流芳,國士無雙!
關鍵詞:古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