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中國發生的歷史大事有七七事變、淞滬會戰、南京大屠殺,其中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淞滬會戰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南京大屠殺日本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這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一樁滔天罪行。
1、七七事變。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后,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從1937年6月起,駐豐臺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詭稱演習時一士兵離隊失蹤,要求進城搜查,遭到拒絕。北平市長秦德純為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定,雙方派員前往調查,但日軍趁交涉之際,于8日晨4時50分,向宛平縣城猛烈攻擊。并強占宛平東北沙崗,打響了攻城第一槍,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還擊。
2、淞滬會戰。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導改變為由東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淞滬會戰中日軍因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于中國而言,標志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
3、南京大屠殺。淞滬會戰失利后,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 ,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于12月5日 )淪陷后,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華日軍于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6周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屠殺和奸淫、放火、搶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殺中,大量平民及戰俘被日軍殺害,無數家庭支離破碎,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超過30萬。
1937年三大事件對中國的影響1、七七事變是國共兩黨從生死對立到共赴國難的轉折。事變發生后僅兩個月又十五天,以團結御侮為核心內容的第二次國共合作全面形成。國共雙方的軍隊分別以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為主體,共同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全國人民盡心竭力支援抗戰,產生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民族危機喚醒了沉睡近百年的中華民族。
2、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使得世界各國對于中國的抗日實力與決心,產生刮目相看的態度,而日軍久戰未勝,日本的民心士氣,則出現了懷疑與困惑。日本幾乎已經可以確定,無法在短期內結束與中國的戰爭,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3、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在南京做出來的一場滅絕人性的屠殺事件,這次大屠殺事件造成了三十幾萬人死亡,他們有的是戰士士兵,然而更多的只是無辜的群眾百姓,另外在大屠殺過程中,日軍大量的掠奪財產和珍貴的書籍文物,并且一路而來燒毀了很多的房屋設施。
關鍵詞:高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