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沒有聯系。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
1、性質不同。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開始的標志,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區域戰事的起始。西安事變的雙方為國共兩方,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對中國是有益的。
2、時間不同。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于1937年7月7日。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的意義1、西安事變結束了中國長達十年的內戰,并且國共兩黨進行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統一戰線,是中國社會矛盾轉化的轉折點,奠定了全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基礎,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核心地位和領導地位。
2、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對促成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西安事變的發生和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結抗日,起了重大作用。從此,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
七七事變的意義七七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的開始,中國在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形成;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集團經過充分準備后,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把1931年在中國東北挑起的局部戰爭升級為全面侵華戰爭,率先在世界的東方點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關鍵詞:高考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