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乙]
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城。”驅使復入。軾詣武衛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卒長曰:“太守猶不避涂潦①,吾儕②小人,當效命。”率其徒持畚鍤③以出,筑東南長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⑤以守,卒全其城。
(選自《宋史·蘇軾傳》,有刪改)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吾儕:我們這類人。③畚鍤: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④版:古城墻之夾板,中填土石,夯實,壘而成墻。⑤堵:古墻體單位,長與高各一丈為一堵。
9. 下列選項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 卒全其城/士卒多為用者
B. 何夜無月/水何澹澹
C. 軾廬于其上/南陽諸葛廬
D. 率其徒/率妻子邑人
10. 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富民出,民皆動搖,吾誰與守?
11. 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B. 甲文中加點的句子將庭中積水比作空靈皎潔的月光。
C. 乙文“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斷句是正確的。
D. 乙文主要運用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塑造蘇軾的形象。
12. 甲文中蘇軾自嘲為“閑人”,乙文中蘇軾“很忙”,一閑一忙中,你讀出怎樣的蘇軾?請結合兩文加以分析。
【答案】
9. D
10. (1)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2)富人出城,民心都會動搖,我還與誰一起守衛這座城呢?
11. B
12. 甲文中蘇軾被貶后仍能與朋友欣賞月色,自嘲為“閑人”,既有豁達樂觀的情懷,也有被貶謫的悲涼。乙文中的蘇軾帶領百姓修建堤壩,治理洪水,體現了他心系百姓。一忙一閑中,我讀出了一個不甘清閑、心系百姓、恪盡職守的蘇軾形象。
【解析】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多義詞的辨析。
A.卒:終于,最終/士兵;
B.何:什么,哪一個/多么;
C.廬:建房,搭起茅屋/草廬;
D.率:都是“帶領”的意思;
故選D。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
①但,只是;閑,清閑;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②出,出逃;皆,全,都;誰與守,疑問句,與(和)誰一起守衛。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B.有誤,甲文中加點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意思是: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將庭中空靈皎潔的月光比作空明澄澈的積水;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閑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的抱負,但是卻被一貶再貶,流落黃州,在內心深處,他也不愿做一個“閑人”。賞月“閑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閑人”的自我安慰罷了。蘇軾謫居黃州,“不得簽書公事”,所擔任的只是個有名無實的官,與儒家的“經世濟民”之理想相去甚遠,它委婉地反映了蘇軾宦途失意的苦悶,因此【甲】文表現了蘇軾安閑自適的心境,還流露出作者宦途失意的苦悶。
【乙】文主要寫的是蘇軾調任徐州時的事,當黃河在曹村決口,在梁山泊泛濫時,面對著富民爭著逃跑的現象,他認為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動不安,于是將富人又趕回城,從這里可以看出他遇事的鎮定,能從大局出發,親民愛民。后來他采取了他調動軍隊筑堤護城,讓官吏分堵守護的方法,讓城市安然無恙。由此從蘇軾為了防洪守城,“廬于其上,過家不入”中可以看出蘇軾的“忙”是勤于政事,不甘清閑,愛護百姓,能以身作則。可據此概括作答。
參考譯文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下衣服準備睡覺時,恰好看見月光透過窗戶灑入屋內,(于是我)高興地起床出門散步。想到沒有(可以與我)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尋找張懷民。張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滿著月光,像積水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橫錯雜,大概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啊。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松柏樹呢?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從容流連光景)清閑的人罷了。
【乙】黃河在曹村附近決堤,洪水在梁山泊上泛濫,從南清河溢出,匯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斷上漲不久就要泄進城里,城墻即將被沖毀,城里的富人爭著逃出城去避難。蘇軾說:“如果富人都出了城,民心一定會動搖,誰和我一起守城呢?只要有我在這里,就不會讓決堤的水毀了城墻。”于是將富人們趕回城中。蘇軾到武衛營,把卒長叫出來說:“河水將要沖進城里,事情很緊迫了,你們即使是禁軍也要暫且為我效力。”卒長說:“太守您尚且不逃避洪水,我們這些小人應該為您效力。”于是卒長率領他的士兵拿著畚鍤出營,修筑東南方向的長堤,堤壩從戲馬臺起,末尾與城墻相連。雨日夜不停,城墻六尺高度(三版高度)的地方才沒有被水沒過。蘇軾天天住在城上,即使經過家門也不入,派官吏們分別在城墻各處守衛,終于保衛了徐州城。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