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深圳山海間,同學們反復聽到一個名字。零丁洋面留有他被押解的身影,福永鳳凰古村落相傳為他的族人所聚居。文天祥未曾來過深圳,深圳卻與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小鵬請你與他一起探究有關文獻。
【甲】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年二十舉進士。咸淳①十年,改知贛州。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②。天祥捧詔涕泣,使陳繼周③發郡中豪杰,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杰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④,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⑤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盡以家貲為軍費。
(《宋史·文天祥傳》,有刪改)
【注】①宋度宗趙禥(qí)的年號,下文“德祐”也是其年號。②指德祐元年元軍大舉進攻,朝廷下詔讓天下組織兵馬救援。③人名,下文“方興”亦然。④郊外。⑤同“殉”。
【丙】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曹劌論戰》)
8.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
A. 使陳繼周發郡中豪杰/發閭左謫戍漁陽
B. 薄內地/薄暮冥冥
C 其友止之/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D. 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公將戰
9. 請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2)盡以家貲為軍費。
10. 小坪梳理了甲乙兩文內容中可以相互印證的部分,請你完善。
甲詩 乙文
辛苦遭逢起一經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________________
11.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甲詩是一首七言律詩,其四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講求平仄,格律嚴整。
B. 甲詩頷聯運用擬人手法,以風中柳絮和雨中浮萍來表現國家和個人的悲慘命運。
C. “惶恐灘”“零丁洋”是現實景物,文天祥化入詩中,一語雙關,巧妙表達滿腔悲憤之情。
D. 結合甲詩與乙文來看,文天祥做詩與做人高度統一,渾然一體,令人肅然起敬。
12. 乙丙兩文中都有對話描寫,請結合文段分別說說它們對表現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答案】
8. C
9. (1)當權的人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2)文天祥把自己的家財全部充作軍費。
10. ①. 年二十舉進士 ②.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③. 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 11. B
12. 乙文中友人阻止文天祥,引出文天祥對如今天下大勢的分析,以及以身許國以求感召更多人保家衛國的決心,從而表現了文天祥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為國捐軀的一片丹心和舍生取義的凜然正氣。丙文中同樣是借鄉人的勸解,引出曹劌“肉食者鄙”的判斷,從而表現曹劌“遠謀”的特點。
【解析】
【8題詳解】
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都是“征發”的意思;
B.都是“迫近”的意思;
C.阻止/只有;
D.都是“將要”的意思;
故選C。
【9題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譯。翻譯文言語句要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匯,做到譯句文從字順,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注意重點詞的解釋:
(1)肉食者,吃肉的人。這里指當權者;謀,謀劃;間,參與。
(2)盡,全部;家貲,家財;為,充作。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比閱讀。
“辛苦遭逢起一經”的意思是: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可以用乙文的“年二十舉進士(二十歲參加進士考試)”來印證;
乙文“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意思是:如今蒙古大軍分三路擊鼓前來,攻破京郊,逼近內地。說明國勢危亡,可以用甲詩的“山河破碎風飄絮(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來印證;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自古以來,人最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直抒胸臆,抒發了詩人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可以用乙文的“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國)”來印證。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B.“甲詩頷聯運用擬人手法”有誤,頷聯“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危亡的國勢”比作“風中飄絮”,將“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
故選B。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乙文“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友人勸阻文天祥,引出了文天祥對如今天下大勢的分析,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面對國家危急,君王有難之時,自己會不顧個人的安危,即使不自量力,也甘愿以身殉國,與敵人一搏,表現了文天祥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與愛國之情。
丙文“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寫曹劌與鄉人的對話,點出曹劌決意請見的原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從而表現曹劌“遠謀”的特點。
參考譯文:
【乙】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歲參加進士考試。咸淳十年,改任贛州知州。德祐初年,江上告急,皇上下詔號召天下起兵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捧著詔書大哭,派陳繼周征發郡中豪杰,聯合溪峒少數名族,派方興召吉州軍隊前來,各路英雄都回應,聚集了一萬多人的軍隊。事情報告朝廷后,(朝廷)命令文天祥以江西提刑安撫使的身份領兵入京。他的好友勸阻他,說:“如今蒙古大軍分三路擊鼓前來,攻破京郊,逼近內地,你以倉促集合的一萬多人前往抵抗,這跟驅趕羊群去和猛虎搏斗又有何不同。”文天祥說:“我也知道會這樣。但國家養育群臣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急難,征集天下軍隊,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入關,我對此非常痛心。所以不自量力,以身殉國,期望天下的忠臣義士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以義而勝者謀立功,人數眾多就能成功,這樣國家還能保住。”于是傾盡家財為軍費。
【丙】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打仗的事當權者自會謀劃,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按照承諾的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回答說:“這才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關鍵詞:文言文,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