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ē rén yì
|
lǐ zhì xìn
|
cǐ wǔ cháng
|
bù róng wěn
|
曰 仁 義
|
禮 智 信
|
此 五 常
|
不 容 紊
|
關鍵詞:三字經
【解釋】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義、禮、智、信這五種不變的法則做為處事做人的標準,社會就會永保祥和,所以每個人都應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啟示】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史,有多少仁義之士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跡。這些人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賞析】
“仁義禮智信”是社會的五種道德原則,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柳宗元在 《時令論》里說:“圣人之為教,立中道以示于后,曰仁、曰義、曰禮、曰智、 曰信,謂之五常,言可以常行之也。”人在社會上的人際關系活動要用仁、義、 禮、智、信來進行處理。仁、義、禮、智、信不僅是做人的準則,更是人與人之 間關系的橋梁。“仁”是指愛人之心?!?a href='http://www.interurbis.net/guoxue/zhuangzi/' target='_blank'>莊子•天地》:“愛人利物之謂 仁。”唐代韓愈《原道》中說:“博愛之謂仁。”仁與愛是相連的,有仁心者必 有愛人之心。“義”是指道義、正義。是由孟子提出的,它要求人們公正合宜, 主持公理。“禮”是指禮儀、禮節,做人應該謙恭禮讓,識大體、知禮 節。“智”是指才智、智慧。是指人明辨是非、英明果決的能力。“信”指誠 信、守信,做人誠實守信,一諾千金。這五常是古人做人和做事的準則,同時也 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品質和素養。雖然現代社會大不同于古代,但“五常”作為 傳統文化與道德的精髓,依然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因為高速的發展更需要高尚 的道德觀做堅實的后盾。
仁:指愛心等善良品德。
義:做應當做的事。
禮:指人事禮節。
智:同知,指有才識而明道理。
信:指誠實,信用。
常:天道之常。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基本德性。
紊: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