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多有錢人,只是土豪,當不得一個貴 字。
世上的人,難免有窮有富。
人貧窮時,便想要富貴;富貴時,就害怕失去。
其實貧窮與富貴,是流動的。
沒有永遠的貧困,也沒有永遠的富貴。
除非貧困而不知自救,富貴而知自守。
貧窮不知自救,就會永遠貧困;富貴而會自守,便會富貴長存。
該如何自處于貧窮,如何自處于富貴,往往考驗著人的智慧。
一句話:貧窮時,要有富貴時的尊嚴;富貴時,要有貧窮時的謙卑。
01
戰國時的縱橫家蘇秦,早年間窮困潦倒,狼狽地回到家時,哥嫂弟妹都譏笑他。
蘇秦在家受辱,便閉門不出,把書都拿出,發憤閱讀。我們常說的“頭懸梁錐刺股”中,“錐刺股”的就是他。
幾年后,蘇秦成功游說六國,促成六國聯盟,被任命為“從約長”,佩六國相印。
蘇秦在一身貧瘠且終日受辱時,并不放下尊嚴,兀自發憤,才有了后來的“并相六國”。
所謂貧窮時要有的“富貴時的尊嚴”,就是不自甘下流,不妄自菲薄;是雖暫身居貧苦,卻自有凌云之志。
一個人,雖身處貧困,只要有志向,貧困又能奈我何?古今多少寒門走出了布衣卿相,多少出身草莽卻成就的九五之尊。
《紅樓夢》中賈雨村在還是窮困書生時,尚且作詩道: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
少年貧,甚至青年貧,都并不可怕。曾國藩曾說,人生莫俱少年貧 。所謂少年貧,只不過是富貴時的談資罷了。也有古語說,千金難買少年貧。
因為,人要成才,要富貴,除“志氣 ”二字外,最難得的,還有“堅毅 ”二字。
少年貧苦的,經過百般磨礪,更受得住成才路上的種種狂風驟雨。而出生在富貴鄉的,大多養得嬌貴,風一吹、雨一打就散了。
再者說,也并非獨獨貧窮時不可失去尊嚴,人的尊嚴,任何時候都不可失去。
尊嚴,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若連尊嚴也無,還成個什么“人”了?
02
若身處貧窮時,卻沒有尊嚴,又會如何?首當其沖的,是必受人欺。
世人大多嫌貧愛富,怕硬欺軟。一個人或一個家庭,只要窮了,難免就是弱勢。若此時自身不保持尊嚴,自然受人欺。
如果自己把臉放在了地上,怎怨得人家來踩上一腳?而且,一個人若身在貧窮時沒有尊嚴,一般來說,心里,也是沒有志氣的。
既是沒了志氣,必然沒有出頭之日,不可能翻身富貴。世上沒有一個自己毫無志氣的人,天上卻給他掉餡餅的道理。但貧時沒有尊嚴的,舍棄尊嚴去委曲求全,去迎合外界,以求得生存。
這樣便很辛苦。辛苦的是,勢必受盡屈辱、欺負。也很危險。危險的是,種種不平、屈辱、憤恨,在心中壓抑太久。
人,是不能讓自己受太多委屈的。
若太過委屈,太過壓抑,如果一朝富貴了,也許會性情大變,也許會豪奢縱欲,也許會發泄怨恨。
即使有了富貴,也很難真正喜樂。
所以,無論貧時如何艱難,也萬萬不可把那尊嚴放下了。
03
曾國藩在家書中曾說:“巨室之敗,非傲即惰。”
一個富家大族,若驕矜傲慢,目無下塵,必定敗落。求富貴并不是最難的,難的,是守富貴。富貴之家,想要長久,必要謙卑。
一是對人謙卑,二是對天謙卑。
《史記·貨殖列傳》中曾說,“富者得勢益彰,失勢則客無所之。”
富人得了勢,名聲地位就更加顯赫;一旦失勢,就再無賓客上門。這是世態。所以富人富貴得勢的時候,不能被勢力迷惑,一旦失勢,過去來攀附討好的都會對你棄如敝屣。
若是平時就謙卑自守,即使有失勢的一天,眾人也會念著你平時的好,也不至于太受這般炎涼世態。何況,富貴本就易遭人妒,若還不想著謙卑,旁人暗地里就更盼著你傾頹。
倘若還因目中無人犯了眾怒,那危險又更增一分了。這是對人謙卑。
富貴了,還應想著對天謙卑。雖富貴了,卻仍保持著貧時的節儉,不豪奢,不揮霍,不暴殄天物,便是對天謙卑了。
戰國時,宣曲有個任氏富族。在富人都爭相過奢侈的生活時,任氏卻沒那富人的派頭,崇尚節儉,甚至自家親自耕種、畜牧。這便是守富之道,守福之道。
04
富了,也不一定就是“富貴”。
富而好禮,才是富貴。否則,就是有再多錢,也只是個土豪,當不得一個“貴”字。富而好禮,便“能以富貴下貧賤”,對貧賤者有著謙卑,有著愛護,有著仁義。
真正的富貴中的謙卑,往往會外顯為仁義。
《史記·貨殖列傳》中也曾說:“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
人一旦富了,即使你還沒來得及想著仁義,你的富貴也會自動將你抬高到“仁義”的位置上。所以許多人一旦富貴了,便會自然地想著庇護別人,幫助別人。這便是長久的富貴者。
若為富不仁,那富貴也難持久。
《格言聯璧》中說,“天非私富一人,托以眾貧者之命;天非私貴一身,托以眾賤者之身。”
天不會單單富哪一個人,而是將許多才干不如你、稟賦不如你的人都托付給你了。
天也不會獨獨貴哪一個人,而是把那些人微力微、仍在苦苦掙扎的貧賤者,都一并托付給你了。
富貴時,便想著謙卑,想著仁義,想著尊重、愛護、庇護那不如你的人,天便會愈加地助你富貴。因為你是可以托付之人。
貧時有富時的尊嚴,富時有貧時的謙卑,這樣的人,便不怕生來貧窮或是一朝落難。富貴了,也守得住,享得了。
關鍵詞:國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