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我講到忠恕之道,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就是由內而外、由近及遠。這一講,我就重點說說由近及遠。咱們這個課是講儒家思想和儒商思想,這個由近及遠就是我很重要的一個商業思想和經營思想。
由近及遠也是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前面在講三綱八目的時候我也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由近及遠的關系,從管好自己到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到治理好國家,到教化全天下,就是由近及遠的過程。
還有一個由近及遠是孔子說的,叫“近悅遠來”。這句話是跟誰說的呢?是跟葉公說的。葉公,就是成語“葉公好龍”的那個葉公。
插個題外話,葉公好龍的故事其實是儒生編來埋汰葉公的,這個成語里的“龍”就是指孔子。葉公號稱自己崇拜孔子,巴巴地把孔子請來,請教孔子,等孔子真的教他,他又聽不懂,還不愛聽,這就是葉公好龍。龍來了之后,他發現自己對龍并不喜歡,甚至還很反感。
《論語》里有記載,葉公問政(也就是葉公問孔子),國家應該怎么治理啊?孔子回答了六個字:“近者悅,遠者來。”什么意思呢?就是近處的人喜悅了,遠方的人自己就來歸附了。
在那個時期,國家好不好,看移民就知道。因為當時國與國之間主要爭奪的資源就是土地和人口,所以,近悅遠來是儒家對好國家的評價指標,愿意歸附的人越多,說明本國人的幸福指數越高。
孔子和葉公的這段對話,在《韓非子》里也有記載。葉公問政于孔子,孔子說:“政在悅近而來遠。”這里記載的和“近悅遠來”是一個意思,只是反過來叫“悅近來遠”。
我非常認同孔子說的這句話,所以后來,我在后面加了四個字,成了我做企業的經營理念,叫做 “悅近來遠,終身服務”。不管是對客戶,還是對員工,我都堅持這個理念。什么意思呢?服務好了已有的客戶,那么新客戶自然就會被吸引來,你來了之后覺得這兒不錯,也就別走了,永遠會和我們合作了。
現在的客戶滿意了,遠方的客戶自己就來了,也就是要把資源全部或者說優先投入在現有客戶、正在服務的客戶身上。資源是什么呢?就是時間、人員和金錢,都優先投入正在服務的客戶、投入現有客戶。記住啊,這是重點,這是重點的重點的重點。大多數公司都不是這樣的,你想想看,大部分公司是不是都是反著來的?大部分的資源都被投入到去爭取那些即將要成交的客戶,而已經付款的客戶呢,他認為那已經搞定了,不需要再關注了,至少不在優先級了。
很多廣告公司就是這樣,每天都在比稿對不對?而且國際公司還號稱全球大比稿,調集全球精銳去投標比稿,爭搶一個新客戶。有沒有聽說他們調集全球精銳,去服務某個已經簽約的客戶呢?沒有,所有精銳都被調去投標爭取新客戶了。這樣就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個客戶一旦被搞定了,精銳就撤了,換了一批老弱殘兵來服務他,精銳們又去進攻下一個獵物了。
如果按近悅遠來的理論(這個是理論,它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就是把精銳力量、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都投入到已經簽約的在服務的客戶身上;對外面的客戶呢,不做爭取,不投入資源,讓他自己來。
孔子也是這個態度,他開學校招學生,叫做“夫子之設科也,往者不追,來者不拒 ”。孔子開學校的理念就是,來的都是客,人走茶就涼,來就接著,要走也不去追。
我們做企業在對外的廣告里有一句話,代表了我們的客戶開發原則,九個字:“不投標,不比稿,不行賄。”這就是在踐行近悅遠來的理論。很多人說你們是知名企業,客戶都慕名而來,當然可以不比稿,我們不行啊。這個說法大錯,我不是現在才這么做的,而是從開門創業就這么做。當時我提出一個客戶理念,叫“我們只有一個客戶”。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只要有一個客戶,我們就能生存,因為我們公司人少;二是要把每一個客戶都當成唯一的客戶,如果沒有他,我們就得餓死,就按這個標準來對待他。
除此之外,我還有一句話:“現有客戶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也比還未簽約的超級大客戶天大的事情重要。”
總之就是悅近來遠,只在近處下功夫,只投入在近處的人身上,遠方的人,讓他自己來。悅近,是我的事;來遠,來不來是他的事。
后來,我覺得,“我們只有一個客戶”和“現有客戶一件雞毛蒜皮的事情,也比還未簽約的超級大客戶天大的事情重要”這兩句話還不夠明確,指導性還不夠強,我干脆重新給客戶下了一個定義:客戶就是已經付錢的人,沒付錢的不是客戶。那么,客戶服務就是聚焦到已經付錢的人身上。沒付錢的人,不管他怎么吸引我,我對他沒有任何義務。只有完全滿足了現有客戶的需求,還有余力,我才會投入到開拓新客戶上。
你也想一想,你花在服務已有客戶和拉新客戶上的投入各自是多少?我相信大多數公司一個是把大量的精力、時間、金錢都投入到拉新客戶上面,把第二大的時間投入到了拖欠款的客戶上面,因為他欠你的款,你必須要去解決。而那些對你最好的、從來不出事的客戶,你對他們投入的精力是最少的。
按照悅近來遠的理論,我們的做法完全相反:你還不是我的客戶,我對你沒有任何義務,我是不會在你身上投入的;你本來是我的客戶,但是你拖欠款,我會馬上放棄你;我一定要把我所有的資源都投入給對我最好的人、最愛我的人。
我們做企業 ,就應該像《禮記》說的那樣:“禮聞來學,不聞往教。”你來學習,我歡迎,沒有我跑到你家去教你的道理。
你說他們要我參加招投標,怪他們嗎?我不怪他們,還是怪我自己。這背后也是一種儒家思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他們叫我招投標的原因是什么?原因還是我還不夠強,他們把我劃到了需要招投標的那一類里面。
曾經有個領導找我招投標,說:“我要找你們合作,但是一定要有招投標流程。”我說不行,我們不參加招投標。他說你不參加招投標,除非我這個官不當了,不然就沒辦法合作了。
我說:“那沒辦法。比如說你們要請邁克爾·波特、德魯克,你會不會叫他們招投標?”他說話也很實在:“哎喲,猴哥老師,你也還沒到那個份兒嘛。”我說:“我一定要這樣堅持,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到那個份兒上。”
所以,還是我自己積累不夠。在哪方面做得不夠呢?不是對他們做得不夠,是我在我現有的客戶服務上成績還不夠。為了讓他們主動請我,來就掏出錢,我的最佳戰略就是不搭理他們,服務好我現有的客戶。
只要我把現有客戶服務好了,成績越來越大,聲譽越來越好,而且所有人都知道,搬座金山銀山到我門口,讓我去投標,我看都不看一眼,他們自然會為我重新立規矩:只要找我們,就不用走招投標流程,直接到財務部交錢,決策者可以免責。
由近及遠,近悅遠來,這個原理太重要了。而且還有一點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是自己出去“抓”客戶,你能跑的地方是有限的;而如果是外面的客戶自己來,那來的每一圈就像海嘯一樣,會一圈一圈地放大,每一圈的圓周和面積都會大很多,最終對你來說“悅近來遠”所來的客戶是幾何級數的。可以說,這是儒家思想的神話,我就在踐行這個神話。
由近及遠,近悅遠來,貫穿整個儒家思想,往前聯系著《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往后聯系著孟子的王道思想,擴充放大的自我修養思想,到《中庸》達到巔峰。
由于近悅遠來的思想太重要了,所以下一講,我還會繼續講,我是怎么把近悅遠來運用到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的。
關鍵詞: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