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
中國人過年,從臘月初八就已正式開始,在二月初二才算真正結束。二月初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這天“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開始真正蘇醒,春天真的來了,一切都是新的開始。
更有深意的是這天一般處在驚蟄前后,在經歷漫長的蟄伏之后,蟄蟲正在蘇醒,開始回到大地上,以嶄新的生機和活力,開始全新的生發前行和生生不息。這也是一個偉大的人生寓言,告訴我們人循天道,應當如何去做。
這個人生寓言和龍抬頭的意象,最全面而深刻的解說,在《易經》之中,在“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乾卦。乾卦六爻可以歸納為三種氣象,那正是在龍抬頭這個日子,我們應該抬起的三種精神頭。有這三種精神頭,是人行天道,自然得天之庇佑,好運當頭。
龍是中國人的精神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需要領悟易經及乾卦所教導我們的龍的精神。新的一年已經開始,動物們舒展筋骨,人也應振奮精神,投入到新一年的事業中去。
抬起三種精神頭,一年好運必當頭
抬起“能屈能伸”的頭—— 最好的姿態
乾卦第一爻,是“潛龍,勿用”,告訴我們的是沉潛之道。
抬起這種精神頭,其實是學會低頭。大象無形、大音希聲;低頭,才是最高明的抬頭。老子所謂“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也,故能為百谷王”,古人所謂“水低為海,人低為王”。
沉潛,是當自己還弱小時,隱藏自身,把心思用在修煉自己、積攢本事上。這是心性的沉靜,是謀之于長遠。背后的真正道理,便是能屈能伸四個字。能屈能伸,正是龍蛇之道,龍蛇之身向來是屈伸自如,故能蟄伏深海,亦能一飛沖天。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
曾國藩也曾引《楊雄傳》中的話說:“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并解釋道:“龍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這正是龍的根本精神所在。
曾國藩運用龍蛇之道的事例很多,比如同治三年(1864),他領兵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人生登上巔峰。但在向朝廷報捷的時候,他特地將官文列在捷報之首,以表謙讓之意。
隨后他為了消除朝廷對他的忌憚,避免因功高震主而危及身家,主動裁撤了自己一手打造、實力強勁的湘軍。但他只從自己開刀,特地保留了淮軍,交待李鴻章按兵不動,因為自己手中若沒有資本,就只能任人宰割。
他的這種處理手法,正是龍蛇之道的生動體現。人活世間,行龍蛇道,當曲則曲、當伸則伸,能屈能伸、屈伸自如,才是最高明、最從容的姿態。
抬起“自強不息”的頭——最大的 修行
乾卦的第二、三、四、五爻,是“見龍再田”“終日乾乾,夕惕若”“或躍在淵”“飛龍在天”,告訴我們的分別是:積極歷練、勤奮謹慎、等待時機、一飛沖天。這正是干事業的一個完整過程,也是人生修行的一個完整路徑。
用更平實的話說,這個過程便是:
先要歷練自己,在歷練中才能不斷逼出自己的缺陷和弱點,于是才能夠一點點去修正、完善,并將自己的心性磨礪得更圓滿、更有彈性、更堅韌。
王陽明所謂“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孟子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心性,是成大事最重要、最根本的根基。
所以我們經常有這種感受:一個人很冷靜,遇事不慌亂,我們就會覺得他是做大事的料。反之,一個人為人浮躁,做事毛躁,我們就會覺得他不靠譜。
所以,歷練,一定要積極;成功,一定不能急。越慢,才越扎實,最后的成功才越大、越穩當。
有了這種心性,勤奮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謹慎也會自然而然。勤奮不懈則是成長的最好動力,謹慎小心則是不栽跟頭的最大保障,于是才能走得更快、更穩。先要本事到,還要時機到,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實現最大的效果。時機不到,就要等待;時機一到,緊緊抓住,便是一飛沖天。
龍,從深深的水底浮出水面,屈身積蓄力量的同時小心覺察周圍的危險,然后終于等到一個雷鳴雨作的日子便一飛沖天,就是這個過程的絕佳寓言。這就是進取之道中龍的精華精神所在。
本事的訓練貫穿這整個過程,這就是干事業最大的要訣。心性的磨礪也貫穿這整個過程,所以是最大的修行。做得成事業,修得成心性,就是入世出世的最大圓融,就是做人的格局和氣象。
抬起“知進知退”的頭——最高的 境界
乾卦第六爻是“亢龍,有悔”。大部分人對“亢龍有悔”的認識,來源于金庸武俠——“降龍十八掌”的第一招,就是“亢龍有悔”。
一條乘云高飛的龍,飛到了最高的地方,卻四顧茫然,既無法再上升,又不能下降,就只能憂郁悔悶了。“孤獨求敗”這個名字,表達的也許就是這種心情。天道忌滿,物極必反,到了這種程度,要么是在現實中走向反面,要么是精神上遭受反噬。
“亢龍有悔”啟示我們,做人做事切忌過頭,在任何事上都要知進知退,既要前進,又要為自己找好退路,否則就會有兇險。這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格局和眼光,能不能在一開始就考慮到長遠和周全。
“漢初三杰”的結局之所以不同,就在于這一點——知進不知退的韓信以謀反罪名被殺,沒做好進退的蕭何也被治罪下獄,惟有急流勇退的張良一生平平安安。張良用事實告誡世人:放得下,才能保得住。
北宋詩人黃庭堅7歲隨父游黃袍山,在參觀張良的“良山道觀”和“伐桂書院”時,曾賦詩一首:
牧童騎牛過前村,短笛橫吹隔隴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知進知退的關鍵,在于戒驕戒躁。驕傲和浮躁,是人性中根深蒂固的癌瘤。俗話說“善泳者死于水,善武者死于斗”,越是自己擅長的東西,越容易讓自己栽跟頭,所以切忌恃長而驕。浮躁的背后,則是人心的淺薄,心浮則人躁,人躁則事亂,所以做不好事,做不成事,更別說大事。
乾卦配謙卦,才是人生大吉之道。乾卦教人剛健進取,自強不息,卻容易落入“亢龍有悔”的陷阱。謙卦,則正是最好的藥方。易經六十四卦,唯有謙卦六爻全吉,這正是古人所暗示我們的終極智慧。
飛得越高,越需要謙之道。老子“處下”的真諦,也在這里。入世越深,閱歷越多,活得越通透,就越能體會這一點。
這三種抬頭,其實是低頭、抬頭、回頭。低頭,是為了更好地抬頭;頭抬高了,還要懂得適時回頭。人生須往前,回頭才是岸。看遍了世間的花紅柳綠,終究要回到自家的春暖花開。
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不忘初心,堅定前行,且行且珍惜。
二月二,龍抬頭,在驚蟄前后的日子,在春暖花開的時光。能悟及此,方能不負這融融春意,不負人生的大好旅程。
關鍵詞:國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