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洞庭初⑵,思君萬里馀⑶。
露濃香被冷,月落錦屏虛⑷。
欲奏江南曲⑸,貪封薊北書⑹。
書中無別意⑺,惟悵久離居⑻。
相聚的時間總是很短很短,期待的時問總是很長很長。秋天又來了,滿江的紅葉向洞庭湖悠悠飄去,而你卻在迢迢的萬里之外。秋夜長,相思更長;只有寒露帶給凄涼,只有月兒與我為伴。
真想彈奏一曲熱鬧的江南采蓮曲,把它封在信中一封又一封地往薊北寄去。信中沒有寫別的,只是寫了長久以來的相思與惆悵。
⑴彩書怨:一名《彩毫怨》。彩書:即帛書,指書信。
⑵“葉下洞庭初”: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之意。葉下:秋至之征。初:一作“秋”。
⑶“思君萬里馀”:言隔萬里而相思,化用《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相去萬余里”、“思君令人老”。馀(yú):不盡的,未完的。
⑷錦屏:錦繡屏風,這里指天空。
⑸江南曲:樂府曲調名。《樂府古題要解》:“《江南曲》古詞云:‘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盞美其芳晨麗景,嬉游得時。”這里代指歌詠游樂之曲。
⑹貪:急切。封:這里有“寫”的意思。薊(jì)北:薊州(今河北薊縣)以北一帶地方,此泛指東北邊地。
⑺書:信。
⑻悵:惆悵。
《彩書怨》是唐代才女上官婉兒創作的一首佳人怨夫不歸的五言律詩,作者以閨中思婦的口吻,塑造了一位秋天懷念離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感情情真意切。
《彩書怨》首聯點明了時間、地點和主題,中間兩聯寫其怨其思,末聯束手全篇,表達了詩人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全詩深沉開闊,自然真摯,清新含蓄,對仗工整,富有情味。
《彩書怨》創作于初唐。上官婉兒一生困于皇宮之中,到了出嫁年紀卻因命運的捉弄,享受不了平常女子該有的幸福,雖然深受武則天的寵信,但后宮佳麗三千,皇帝卻只有一個,盡管她們擁有榮華富貴的生活,但卻得不到一份真摯的感情。這首詩雖然寄寓了作者對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實寫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此詩模仿閨怨詩,寫思婦懷念丈夫的怨情。
《彩書怨》寫思婦懷念丈夫的怨情,雖然寄寓了作者對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實寫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思婦住在江南洞庭湖邊,丈夫遠在薊北。這樣安排構思巧妙。首句既點明時令和地點,又化用楚辭“洞庭波兮木葉下”的詩句。中間兩聯對仗極工,末聯點題。鐘惺評此詩曰“高渾”,實為唐詩佳作。
首聯點明了地點、時間和主題,即深秋時節對夫君的懷念。頭一句“葉下洞庭初”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炳娟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登白蕷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句意,點明時節,又借屈原詩中盼湘女水神來的吉日之意,暗含盼夫早歸的宿愿。第二句“萬里余”,言丈夫離去之遠,愈遠則念愈深,一個“思”字統領全篇。
頷聯實寫思婦之怨,以“被冷”、 “屏虛”寫出“怨”的高潮。用“香被冷”和“錦屏虛”來反映生活的富麗和心情的空虛與苦悶,“露濃”天寒又無人共衾則“香被冷”; “月落”夜深,錦屏中仍空虛無人,閨房孤寂,自然由“思”而生怨。
頸聯則進一步虛寫所“思”,加深了那個“怨”字。《江南曲》本不是此詩必不可少之詞語,但為了給“薊北書”找配偶,就想到了“欲奏江南曲”一句,由此足見她對法之靈妙。其思情之深、其怨緒之烈,力透紙背。
尾聯束收全篇。“無別意”表達除了相思以外,也表達了她對丈夫的關心。“久離居”表達了作者的惆悵心情。其“怨”其“思”,昭然若揭。
該詩通過描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場景,將“國”和“家”聯系在一起,帶有一定的政治色色彩。全詩深沉開闊,自然真摯,清麗含蓄,對仗工整,富有情味。
這首詩克服了初唐詩歌情感貧乏的弊端,初唐宮廷詩在將近百年的情感沉寂,開始了綿長、深情而又精彩的情感表達。從這一角度講,堪為“宮廷詩的自贖”。
上官婉兒 : 上官婉兒(664~710年),復姓上官,字婉兒,隴西上邽(今甘肅省清水縣)人。唐朝時期才女,中書令上官儀孫女,黃門侍郎上官庭芝之女。 明慧善文,曉達吏事。聰達敏識,才華無比。咸亨三年,...[詳細]